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 叶片”相关记录112条 . 查询时间(0.109 秒)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所植被结构与功能研究组揭示叶片暗呼吸与性状和高光谱特征的关联机制(图)
结构 光谱 森林 生态系统
2024/11/28
叶片暗呼吸,即非光呼吸线粒体CO2释放,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陆地生物圈模型中,它常通过叶片性状(例如最大羧化能力、比叶质量、氮和磷浓度)来模拟。然而,这些关系在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有效性仍有待评估。此外,传统的暗呼吸测量方法费时费钱费力,极大地限制了对叶暗呼吸的大规模调查及其驱动因素的理解。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快速且准确的表征暗呼吸变异性的替代方法尤为重要。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华南植物园揭示植物枝条支撑叶片面积的全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图)
植物 群落 土壤
2024/10/14
植物枝条所能支撑的叶片面积(AL/AS)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固存、群落组成以及服务功能密切相关。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功能性状AL/AS是联结植物叶片经济学和植物水力学的重要纽带,在一定程度上对森林植物响应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起关键作用。然而,AL/AS的全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尚不清楚。
2024年8月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潘玮华课题组、赵程课题组联合太原理工大学韩晓红课题组在《植物分子生物学(Plant Molecular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 “Leaf rolling detection in maize under complex environments using an improved de...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磷转运蛋白调控叶片光合速率和水稻产量的作用(图)
光合作用 无机磷 分子
2024/8/20
光合作用是作物改良的重要目标之一。光合叶片中的无机磷(Pi)作为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合成原料并参与光合蛋白调控以及磷酸丙糖(TP)等光合产物周转,叶片中Pi含量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成为光合作用高效运转的限制因素。实际上,田间光合作用的磷限制常发生在抽穗灌浆阶段、需要光合作用高效运转的时期。 叶片(源)与种子(库)之间的Pi分配对作物籽粒灌浆有重要影响,然而,Pi在源库之间如何分配调控及其对叶片光...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科研人员揭示植物性状对冠层叶片氮吸收过程的调控机制(图)
吸收过程 大气 生态系统
2024/8/10
大气氮沉降增加显著改变了陆地生态系统过程。传统观念认为,氮沉降主要通过促进根系氮吸收影响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森林冠层对大气氮沉降的截留和吸收是生态系统氮供应的另一条重要途径。与根系吸收类似,叶片氮吸收能力在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差异。然而,调控叶片氮吸收过程的相关机制尚不清楚。
华中农业大学油菜团队揭示油菜叶片衰老过程中磷脂代谢介导的磷素回收利用机制(图)
过程 代谢 细胞 蛋白质
2024/10/26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是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和代谢小分子(磷脂、三磷酸腺苷等)的重要组分。磷脂是植物细胞磷素的重要存储库之一,膜磷脂中储存的磷(脂质磷)占细胞总磷的1/3至1/2。叶片是植物最大的营养器官之一,叶片在衰老过程中会将细胞中的各种营养元素如碳、氮、磷和钾等转移到新的组织中,进而提高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叶片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脂质磷,衰老叶片中超过90%的磷素可以被转运...
新研究揭示热浪下植物叶片损伤的生理生态基础(图)
植物叶片 生态 基础
2024/8/22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组研究员叶清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研究揭示了热浪下植物叶片损伤的生理生态基础。相关成果发表于《功能生态学》和《整体环境科学》。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利用银杏叶片化石追踪古大气汞浓度的变化(图)
大气汞循环 吸收 元素
2024/7/20
植被是大气汞循环中重要的汇(Sink)之一。在植被参与的大气汞循环中,叶片通过对大气气态汞(Hg0)的吸收与积累作用,将汞元素贮存在叶片组织内部。研究表明,现生植物地上组织中所含的汞元素大多来源于大气,其总量的80%被贮存在叶片中。由于植物叶片与大气汞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植物叶片被认为是记录大气汞浓度变化的良好指标之一。在地质历史时期,大气中的汞异常通常由古火山活动、古火灾事件等引发。同时期...
中国科学院研究发现植物可通过恒定叶片生长和衰老时间比例适应气候变化
植物 气候 生态系统
2024/6/26
合理的时间分配是推动个人与社会进步的主观能动行为。对植物而言,这种时间分配策略可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然而,长期以来,生态学研究更多关注植物在物质资源方面的利用策略,如碳、水、养分的分配,而对时间资源的利用策略缺乏认识。
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在植物生长、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生产力以及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平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全面了解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的生物地理模式及其驱动机制对于评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至关重要。青藏高原以其多样且复杂的植被类型而著称,并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然而,青藏高原地区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的海拔格...
中国科大植物叶片气孔仿生研究入选ACS Editors' Choice(图)
植物 气孔仿生 传热
2024/6/14
2024年5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叶宏教授课题组在高效散热技术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uperior heat and mass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bionic wick with finger-like pores inspired by stomatal array of natural leaf”为题于5月在《Langmuir》在线发表...
茶树通过差异塑造叶片格式提高耐旱性(图)
茶树 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2024/4/16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茶叶创新团队龚春梅教授课题组以“陕茶1号”为研究对象,运用细胞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手段发现发育相关转录因子CsREV通过差异塑造叶片和茎杆之间的木质部格式共同赋予茶树更强的耐旱性。相关成果发表在Cell Reports上。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团队在杨树叶片动态发育遗传机制研究获新进展(图)
发育遗传 系统解析
2024/8/23
2024年3月11日,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德强教授课题组在New Phytologist(一区,Top期刊)发表题为“Temporal dynamics of genetic architecture governing leaf development in Populu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引入叶片发育的时间维度表型数据开展动态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系统解析了杨树叶片发育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