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系统工程 >>>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知识要闻 能源系统工程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2.822 秒)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等方面,明确了能源在中国式现代化总体布局中的坐标方位和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是我们做好能源工作、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遵循。
着力破解绿氢输送难题     绿氢  输送  氢能运输网络       2023/5/24
氢能运输网络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根据市场需求特点,合理匹配各类储运方式,逐步提高氢气储存和运输能力,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3月28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组织召开“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能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结题评审会。项目委托方广东省能源局节能处处长卢树明、主任科员蒋帮镇参加了会议。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技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节能中心、广东省石化协会等专家参加了评审。项目承担单位广州能源所科技处副处长夏建军致欢迎辞,能源战略与...
2023年3月20日,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简称“南网科研院”)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组织召开“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南方区域负荷发展研究”项目验收评审会。来自国家生态环境部气候战略中心、山东大学、广东省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广东省节能中心、广东省清洁生产协会的5位专家及南网科研院相关人员参加了评审会。项目承担单位广州能源所赵黛青研究员、蔡国田研究员、成贝贝高级工程师等参加会议。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发出国内首个可在150℃低温条件下运行的钠-铅铋合金(Na||PbBi)液态金属电池原理样机,液态金属储能电池开发取得阶段性进展。这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新能源领域的有益探索,为低温液态金属电池的工程化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为“核储一体化”的新时代能源发展方向提供了技术储备和支撑。
在海水中提取铀元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对于传统的化学沉淀、溶剂萃取及蒸发法,吸附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易操作、二次污染风险低等优点,但海水铀浓度极低(仅约3 ppb),且背景盐浓度高、竞争离子众多,目前海水提铀吸附剂存在吸附容量小、吸附速度快、制备成本偏高等问题。绿色低成本的高效、高选择性吸附剂仍是制约海水提取金属技术发展的关键。
2022年7月26日,集团公司到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参观交流,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节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闽出席并见证签约;中国节能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大军,集团公司总会计师齐占峰代表双方签约;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张长缨、相关部室及子公司负责人参加会议。
近日,研究所衡水基地完成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实验机组压缩机-锅炉联合调试,锅炉系统达到设计指标。
近年来,利用蒸发驱动水流经过功能化纳米通道,在固-液界面相互作用下,将环境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水伏效应是新兴的绿色环境能源捕获技术。由于蒸发的自发性和地理环境约束小等特性,水伏发电机可以实现长时间、持续的产能,在用于自驱动传感、可穿戴电子器件能源供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水伏发电器件研究多聚焦于通过纳米结构设计或表面功能化处理来提升产电性能,而环境中缓慢的水分子蒸发速度(驱动力小)是限制水伏...
2022年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时期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到 2025 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 产能力达到 46 亿吨标准煤以上,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 2 亿吨 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 2300 亿立方米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 到约 30 亿千瓦,能源储备体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进一 步增强。重点...
2021年12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承担的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生物质气化及热电气多联供系统研发及示范”在泰国建设的1MWe生物质气化多联供示范工程成功并网发电,为泰国当地供应“零碳”清洁能源,助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生物质气化技术用途广泛、原料适应性强、应用规模灵活,是实现生物质分布式开发利用和可燃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有效途径,能够部分替代化石...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ITEWA创新团队在Cell Press旗下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发表了题为“A regulation strategy of sorbent stepwise position for boosting atmospheric water harvesting in arid area”的研究论文,提出在吸附侧构建冷源调控...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王如竹教授领衔的能源-空气-水ITEWA创新团队(Innovative Team for Energy, Water & Air)在能源材料领域期刊Nano Energy上发表了题目为“Exergy-efficient boundary and design guidelines for atmospheric water harvesters with na...
记者从中国华电集团获悉,由该集团投资建设的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也是我国最大的分布式能源项目,近日竣工投产,第一期两台7.8万千瓦发电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