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医学 PNAS”相关记录113条 . 查询时间(0.062 秒)
PNAS 王嘉东团队揭示ARK2N-CK2复合体参与光辐射损伤修复的机制(图)
光辐射 RNA聚合酶 核苷酸
2024/7/10
2024年6月6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王嘉东课题组在PNAS期刊上发表文章The ARK2N-CK2 complex initiates transcription-coupled repair through enhancing the interaction of CSB with lesion-stalled RNAPII,揭示了ARK2N-CK2复合体参与光辐射损伤修复的新机制。他们发现在光辐...
PNAS|夏宇尘课题组揭示核仁素调控乙肝病毒微染色体分子机制(图)
武汉大学 基础医学 乙肝病毒
2024/9/10
近日,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夏宇尘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发表题为“Nucleolin Binds to and Regulates Transcrip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Mini...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张海鹏团队在PNAS发表肿瘤脂肪酸成瘾性重要成果(图)
暨南大学 基础医学 公共卫生 肿瘤脂肪
2024/3/14
近日,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张海鹏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Nuclear VCP drives colorectal cancer progression by promoting fatty acid oxidation”的研究论文。暨南大学张海鹏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李凯研究员和广东省人民医院邢帆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暨南大学博士后黄有...
PNAS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孙金鹏/杨宝学等课题组合作揭示靶向前列腺素受体调控肾脏稳态的药学新方法及单个内源性配体引起同一GPCR多样性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图)
前列腺素受体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生理学
2023/8/11
2023年7月21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孙金鹏教授课题组,与药理学系杨宝学教授课题组,联合大连医科大学张晓燕教授课题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杜洋教授课题组、南方科技大学刘忠民教授课题组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杂志上发表题为Single hormone or synthetic agonist induc...
PNAS | Th17应对氧化应激的新机制(图)
活性氧 糖酵解代谢 T细胞 临床免疫治疗
2023/8/11
近日,北京大学张毓&王巍团队在PNA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PRAK-NRF2 axis promote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17 cells by mediating the redox homeostasis and glycolysis.”的研究论文。该文章论述了PRAK是Th17中关键的抗氧化应激调节分子,而干预氧化应激可显著改善Th17细胞的糖酵解代谢...
PNAS|孙宇辉组发表链霉菌三维基因组解析及高产天然产物应用成果(图)
染色质 链霉菌 天然产物
2024/9/14
染色质作为生命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在细胞中的三维空间结构精密而复杂,并与各种生命活动及基因表达调控相密切相关。微生物天然产物是人类药物来源的丰富宝库,研究表明许多负责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基因簇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都处于沉默或者低表达的状态,为尚待开发的“暗物质”。为了充分发掘和利用自然界这一宝贵资源,目前主流的方法包括外在培养条件的优化和一维水平下内在代谢工程改造等。该研究以饱含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资源...
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高发的癌症,结直肠癌(CRC)是全球成人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涉及CRC分子发病机制的因素中,一些直接控制基因转录(如MYC和p53),而另一些则通过多种调节机制(如APC/β-Catenin)改变转录输出。事实上,转录失调被认为是癌细胞的基本特征,对关键致癌转录调节因子的依赖为癌细胞带来了生长优势,这已被用于包括CRC在内的多种癌症的治疗干预。过去数十年的研究揭示了基础转录...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胡娅莉、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戴建武团队PNAS报道人薄型子宫内膜发病机制(图)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胡娅莉 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戴建武 薄型子宫内膜 发病机制 PNAS 细胞
2022/4/22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何向伟实验室与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Lucas Carey实验室合作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2021年10月22日在线发表研究论文“A rapidly reversible mutation generates subclonal genetic diversity and unstable drug resistance ”。
近日,我校杨莉研究员、王峥涛教授团队和美国希望城国家医学中心黄文栋教授合作,在胆汁酸介导减重手术调控糖脂代谢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研究成果Vertical sleeve gastrectomy confers metabolic improvements by reducing intestinal bile acids and lipid absorption in mice发表于《美国...
科学家们针对从西非地区埃博拉病毒感染存活者体内提取手机的免疫细胞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研究结果为开发抗感染的疫苗提供的有效的线索。
p53蛋白是最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被称作“基因组卫士”,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防止正常细胞恶性转化以及抑制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DNA损伤、营养缺乏和核糖体应激等信号刺激下,p53的抑癌活性得到进一步增强。而肿瘤细胞擅于利用各种负调控机制限制p53活性,以达到自身快速生长和增殖的目的。E3泛素连接酶MDM2是最主要的p53负调控因子,可促进p53泛素化和蛋白酶体降解。因此,靶向MDM...
PNAS报道新型腺病毒递送系统:瘤内抗体水平比直接给药提高21倍
PNAS 腺病毒 肿瘤治疗
2021/5/25
肿瘤靶向疗法有两大难题:脱靶毒性和实体瘤穿透。例如抗体通常是静脉内递送,并且需要多次重复给药才能获得足够的水平,从而在肿瘤中发挥作用,而健康组织如果暴露在相似的药物水平中则可能会发生药物副作用。相比于直接注射给药,能使药物在原位扩散并在局部作用的递送方式显然更有吸引力。在线发表于PNAS上的一篇最新研究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改良腺病毒(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将治疗性基因递送到肿瘤细胞中,...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李辉教授,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郭明教授和博士后韩玉龙,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蔡盛强教授和博士生郑悦,通过实验与理论密切合作,首次揭示了基底膜的非线性硬化效应及其对肿瘤侵袭的约束作用。该工作以“Nonlinear elasticity of biological basement membrane revealed by rapid inflation and de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