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电化学工程 >>> 电解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电解 水系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077 秒)
2024年8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张长昆团队,联合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胜海,在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提出了原位电化学氧化合成方法,制备出耐氧性的萘衍生物。研究发现,萘衍生物在液流电池中作为正极活性分子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同时,在正极电解液连续鼓入空气的条件下,该电池能够稳定循环600圈(超过20天)以上,证明了萘衍生物正极活性分子...
2024年8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张长昆团队联合长春应化所李胜海研究员在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提出了原位电化学氧化合成方法,制备出耐氧性的萘衍生物,其在液流电池中作为正极活性分子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在正极电解液连续鼓入空气的条件下,该电池仍能够稳定循环600圈(超过20天)以上,证明了萘衍生物正极活性分子具有优异的空气稳定...
2024年6月24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计算物理与量子材料研究部利用一种含有胺基和Cl离子的电解液添加剂三甲胺盐酸盐(TAH),构筑了高利用率高电位的水系Zn-I2电池,为该电池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方案。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水系电池相较于商用锂离子电池具有本质安全性并且对环境更为友好,在未来大规模储能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水系电池受制于正极侧的集流体腐蚀以及负极侧的析氢副反应带来的不可逆锂损失等问题循环性能较差。对于正极侧的集流体而言,铝具有电导率高、成本低、密度低等一系列不可替代的优点,但水系锂离子电池强腐蚀性的电解液阻碍了铝集流体的应用,尤其是现有用于形成固态电解质中间相(SEI)的LiTFSI盐体系对铝的腐蚀...
2024年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和大连交通大学王韶旭教授团队合作,在低温高压水系/有机混合电解液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发出了一种具有宽电化学稳定窗口、耐低温、低成本的混合电解液,构筑出耐低温高性能微型超级电容器。
水系锌电池因本质高安全性、资源丰富、比能量高、环境友好等综合优势,被认为是储能规模应用的理想技术之一,受到研究和产业界的关注。水系锌电池的工程化应用受制于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瓶颈材料,反应机理复杂,亟需提升循环稳定性等电化学性能。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电力储能技术与应用团队在水系锌电池的新材料设计、界面稳定化等方面开展了研究。  
水系锌电池因其本质高安全性、资源丰富、比能量高、环境友好等综合优势,被认为是储能规模应用的理想技术之一,受到研究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水系锌电池的工程化应用严重受制于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瓶颈材料,反应机理复杂,循环稳定性等电化学性能急需提升。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电力储能技术与应用团队聚焦上述科学瓶颈,在水系锌电池的新材料设计、界面稳定化等方面系统开展研究工作。 
2023年9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闫立峰教授课题组通过利用两亲性甲基脲分子,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水基纳米胶束电解质。这一工作打破了以往对于电解质连续溶剂相的认识,通过纳米胶束结构包裹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建立了局部/界面相互作用网络,通过金属离子的控制释放,有效地维持了离子的三维扩散形式和有利的界面成核反应,实现了金属枝晶和电极副反应的有效抑制。相关研究成果率先在锌-锰电池体系中得到了证实,并发表于...
南京大学周豪慎教授,郭少华教授团队从生物防御机制得到启发,首次报道海藻糖作为水系锌离子电解液的添加剂。理论计算和多种原位技术表明海藻糖分子对电解质氢键网络的调控,更证明了其在促进界面反应动力学方面的关键作用。由于析氢反应的抑制和界面锌沉积动力学改善,海藻糖改性的电解质中展现出(002)织构的平整致密锌沉积,从而提高了锌负极溶解沉积过程的可逆性。
水系锌基储能设备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安全无毒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锌负极作为其核心,有着较高的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为-0.76 V)和较高的比容量(820 mAh g–1)的优势,然而锌负极的循环稳定性较差,利用率低,反应动力学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枝晶问题以及副反应问题。这使得锌负极的循环寿命较短也难以支撑高倍率及高深度放电,制约了锌基储能的发展。
2023年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李兆乾等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通过在水系锌盐电解液中引入1,4-二氧六环(DX)分子建立锌晶体(002)面择优取向生长机制,有效抑制了锌枝晶生长,提升了电池可逆性和循环稳定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Nano上。
2023年2月20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李兆乾等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在水系锌盐电解液中引入1,4-二氧六环(DX)分子建立锌晶体(002)面择优取向生长机制,有效抑制了锌枝晶生长,极大提升了电池可逆性和循环稳定性能。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ACS Nano 上。
2022年4月11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轻量化实验室张其冲等与南京大学姚亚刚团队合作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顶尖期刊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发表题为Roadmap for Flexible Solid-State Aqueous Batteries: From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s ...
2022年1月27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部胡林华研究员团队和石家庄学院季登辉教授合作,开发出一种机械性能优异、离子电导率高和具有宽操作温区(-20~60℃)的功能性水凝胶电解质,并研究了其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性能,相关研究成果以“-20-60℃下无枝晶水系锌离子电池用键调节水凝胶电解质”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上。
近年来,水系二次电池因为安全、绿色和低成本受到研究人员广泛关注,但受限于水系电解液电化学窗口窄,水系二次电池存在输出电压低,能量密度低,自放电高以及循环寿命差等问题,从而大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了实现宽电位水系电解液,超高盐浓度Water-in-salt电解液被提出,通过提高盐浓度实现溶剂-离子相互作用调制降低水的电化学活性和实现SEI离子导体钝化膜,成功将水系电解液电化学窗口拓宽至3V及以上(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