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共查到“科学技术史 学校”相关记录9条 . 查询时间(0.126 秒)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中国科学院大学5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孟建伟教授的著作《科学与人文新论》获交叉学科一等奖;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尚智丛教授的著作《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例的分析》获哲学学科二等奖。
各有关单位:教育部现已启动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以下简称高校科技奖)项目的推荐/提名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的变迁
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 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 广州中医学院 中医教育
2017/6/28
新中国成立初期,仅存的中医学校——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被要求停止办学,引起了关于中医是否应当办学的争议。第1次全国卫生会议后,该校暂时得以保留,但随后被改制并入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中医进修学校的办学宗旨并非培养中医而是"改造"中医。1954年中医政策大调整,中医教育才重新走上正轨,该校原有师资与物资成为广东开办中医高等教育的基础。学校的变迁反映了新中国初期中医教育政策的转变。
新加坡中医专门学校自编教材述评
新加坡中医专门学校 自编教材 中医教育
2017/8/30
新加坡中医专门学校对近现代新加坡的中医药发展与中医人才输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新加坡中医专门学校创造性地自编教材115册,科目比较齐全、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贯穿中西医汇通思想,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文化价值,作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载体,既体现了编者的教育理念,也反映了近现代新加坡中医发展状况。
丁甘仁(1866—1926)是"孟河医派"的杰出代表,他开创了伤寒温病统一的新学派,采用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结合、经方与时方并用的新方法治疗外感热病,在医疗实践中颇有创新。他十分关注中医教育事业,1916年创办中国第1所正式中医教育机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亲任主任,主持校务。至新中国成立前,该校共培养了30届学生869人,大多数毕业生成了新中国中医医疗和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
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1912-1932)附设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以下简称滨江医专),是现代东北地区第一所由中国人创办的医学院校。当年防疫处总办兼总医官伍连德博士任校长,防疫处医官林家瑞任教务长,实际负责学校日常工作。
柔济端拿护士学校毕业生就业分析
柔济-端拿 护士 护士学校
2017/4/1
1906-1944年间,柔济端拿护士学校共有毕业生35届,计281人.受国内社会经济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1924-1938年是柔济端拿护士学校毕业生人数增长最快的时期.历届毕业生中,有明确就业地点者161人;绝大多数护士毕业后留在广州工作,共101人,占62.7%;包含住宅楼、善堂、医社、中医局、私人公馆、医馆、各类医务所、护养院、治疗院等在内的“楼、堂、馆、所”,是毕业护士的主要就业场所,合计...
近代厦门国医专门学校
厦门国医专门学校 中医教育 吴瑞甫 国医旬刊
2017/3/30
创办于1932年的厦门国医专门学校,为近代福建地区首屈一指的中医学校教育机构.在中医教育得不到政府支持的社会环境下,以吴瑞甫为首的办学者,自筹资金,艰辛办学,坚持汇通中西的办学理念,着力学校的学术建设,创办学术刊物《国医旬刊》、《厦门医药》,设置国医图书馆,经过6年的努力,培养了众多中医人才,并为近代中医学校教育模式的探索积累了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