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2180条 . 查询时间(3.469 秒)
2024年8月3-4日,2024第一届合成生物技术与智能生物制造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微生物学会生化过程模型化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年会在福州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微生物学会指导,福建师范大学工业微生物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微生物学会生化过程模型化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市合成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化工学会主办,佰傲谷BioV...
响应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4年实验室开放月活动倡议和内蒙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安排,2024年5月26日,内蒙古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举办了以“服务包头城校融合”为主题的实验室开放月科普活动。
2024年6月27日上午,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郭立研究员受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卞小莹教授邀请,做客“山海知微”系列学术论坛,作了题为“辣椒T2T基因组与辣椒素合成通路进化”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卞小莹主持。
近日,中南民族大学发布本科生升学工作内部通报,通报显示2024届本科生升学率达到26.6%,化学、生命科学、药学学科本科生升学率全部突破40%,其中生命科学学科本科生升学率达到52.46%,创历史新高。
2024年4月29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田兵教授、周如鸿教授、赵烨教授和华跃进教授联合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Evolution of Bacterial Polyphosphate Degradation Enzyme for Phosphorus Cycling”的研究论文,且被选为封面文章(Front cover)。该研究发...
2024年4月21日上午,湘湖实验室贾保磊研究员应邀做客浙江工商大学“2024全球卓越学者人才论坛”,作题为“大数据时代下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浙江工商大学人才发展与工作办公室主办,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汪美贞教授主持。
2024年4月7日下午,由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现代农业专委会共同主办、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和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的中国农业科学前沿科技校园行——结构生物学前沿技术报告会在中央民族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北京海高协会现代农业专委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等专家学者以及中央民族大学师生近百人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王晓...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我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展具有成像功能的类脑视觉传感技术研究。神经形态类脑视觉硬件作为具有光信息感知、信息处理、信息存储、逻辑思维和判断功能的新型器件,是构建类脑视觉感知和实现超低功耗类脑存算的核心部件,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工业检测、生物医学成像及智慧健康等领域呈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传统神经形态视觉系统通过将传感单元、...
为了推动Omega-3产业以及相关产业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由广东医科大学Omega-3研究与转化中心、东莞市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Omega-3产业创新与发展湾区论坛”,集结Omega-3领域的相关行业、产业领导者、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投资者,共商中国Omega-3产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市场机遇与挑战、产业形态和发展模式。经广东医科大学Omega-...
2024年3月28—30日,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分会、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合成生物产业协会、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战略联盟、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举办的2024(第二届)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健康大会在上海大零号湾举行。钱旭红院士、赵国屏院士、邓子新院士、樊春海院士和华东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 由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于1959年领导创建,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在云南省省会昆明市设有分部。1998年成为首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2011年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
暨南大学衰老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创建于2016年。以现任暨南大学衰老与再生医学研究院院长鞠振宇教授为首组建了一支高水平、年轻化的研究团队。
何金蕾 专职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过程中宿主的免疫应答机制,以及结合免疫信息学的方法进行病原体疫苗设计与免疫效应研究。
周琳琳 副教授、硕导,科研领域: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和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分子病毒学实验方法,研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流行、进化和致病机制,为病原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杨远 副教授、硕导,专业领域:干细胞产品的研发与转化;功能医学与健康管理临床医师。此外在纳米材料的医学应用领域有深入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