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动物学 biology”相关记录34条 . 查询时间(0.161 秒)
了解物种的种群趋势和分布范围动态对于全球物种保护至关重要。自人类世以来,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持续升级,全球物种遭受了栖息地的急剧丧失和分布范围的缩小。由于大部分原栖息地因人类活动出现各种方式的退化,动物会迁移到新的栖息地以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这种动态的种群分布范围对于物种的生存至关重要,与种群灭绝的概率直接相关。因此,了解种群分布动态变化的机制并识别驱动因素对于预测和指导种群的保护至关重要。
2022年9月14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默芳研究组和法国蒙彼利埃大学人类遗传学研究所Martine Simonelig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在线发表了题为“Emerging roles and functional mechanisms of PIWI-interacting R...
2022年3月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李乾研究员团队在分子进化生物学国际知名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的3月刊上发表了题为“Evolution of brain-expressed biogenic amine receptors into olfactory trace amine-associated receptors”的研究论文,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
Revealing the mysterious biology of a fundamental process: reproduction(图)
细胞分裂 复发性流产 精子移动
2023/7/12
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Current Biology 姚蒙、李晟课题组报道基于DNA宏条形码解析我国西南山地多种食肉动物复杂食物网结构和物种共存机制(图)
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Current Biology 姚蒙 李晟 DNA宏条形码 西南山地 食肉动物 食物网
2021/9/24
2021年9月21日,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姚蒙和李晟课题组在Current Biology上以研究长文(Article)发表题为“Prey partitioning and livestock consumption in the world’s richest large carnivore assemblage”的论文。该论文围绕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中国西南山地”,通过...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友军教授课题组在PLoS Biology上发文揭示STIM蛋白激活的关键分子机制(图)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王友军 教授 PLoS Biology STIM蛋白激活 关键分子机制
2018/12/14
2018年11月26日,生命科学学院王友军教授课题组在PLOS Biology (IF: 9.163) 杂志在线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ar determinants that govern distinct STIM2 activation dynamics”的文章,阐释了钙池操纵钙内流(SOCE)激活的关键分子机制。SOCE由内质网上的STIM1蛋白和质膜上...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团队研究成果在生物类Top期刊《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图)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 生物类 op期刊 封面文章 生物集群行为
2017/12/7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韩战钢教授团队与法国图卢兹大学Guy Theraulaz 教授合作完成的关于生物集群行为研究的文章“Identifying influential neighbors in animal flocking”近日被生物类Top期刊《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接收并在线发表, 并作为期刊官网头条新闻予以报道。法国科学院官网也给予了重点推介报道:www...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枢强研究组对于青藏高原蜘蛛的研究成果发表在Systematic Biology(图)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李枢强研究组 青藏高原 蜘蛛 Systematic Biology
2017/5/8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枢强研究组通过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隙蛛(漏斗蛛科)进行研究,发现该地区在始新世-渐新世期间的造山运动对隙蛛的起源、扩散和多样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导致了部分隙蛛类群的灭绝。该发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近些年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隆升时间上产生的分歧。该成果于2017年4月20日在Systematic Biology在线发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枢强研究组通过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隙蛛(漏斗蛛科)进行研究,发现该地区在始新世-渐新世期间的造山运动对隙蛛的起源、扩散和多样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导致了部分隙蛛类群的灭绝。该发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近些年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隆升时间上产生的分歧。该成果于2017年4月20日在Systematic Biology在线发表。
Hedgehog信号通路是某些成体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核心信号通路之一,它的异常可导致多种退行性病变和癌症。自1980年Hedgehog信号通路被发现和命名以来,历经数十年的探索、研究和开发,针对Hedgehog的靶向抗癌药vismodegib和sonidegib已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被美国FDA批准。因此,Hedgehog通路是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的成功案例之一。
近日,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丝猴研究团队,在Current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Tending a dying adult in a wild multilevel primate society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通过对川金丝猴的长期观察,首次发现金丝猴个体间存在同情照顾行为,并在同情照顾行为的基础上形成了类似于群社会单元的情感纽带。这一重要发现有助于理解人类同情心的起源与演化,并将进一步...
大气CO2浓度升高不仅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还改变了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其中,对C3植物最重要的影响是增加了光合作用,并降低气孔导度。而植物气孔导度的降低导致植物蒸腾作用降低,水分利用率增加,对蚜虫这类取食植物韧皮部汁液的刺吸式口器昆虫来说,寄主植物保持相对高的水势和膨压对蚜虫被动取食、获取植物汁液非常重要。在调节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片气孔的张开程度过程中,植物脱落酸(ABA)信号途径发挥至关重要的作...
Associate Professor Melissa E. Pepling,Department of Biology at Syracuse University(图)
Department of Biology at Syracuse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Regulation of mouse oocyte development
2015/1/12
Melissa E. Pepling,Associate Professor,Department of Biology at Syracuse University.She is Research interests:Regulation of mouse oocyte development; Hormone signaling in oocyte differentiation.Select...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大华研究组有关piRNAs发生机制的研究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发表(图)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大华研究组 piRNAs发生机制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14/7/24
小分子piRNAs(Piwi-interacting RNAs)在抑制转座子活性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但其发生和调控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果蝇生殖细胞为研究这一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模型。果蝇生殖细胞中piRNAs 的发生包括初级加工和次级加工两个过程,其中piRNAs次级加工途径,又称乒乓循环(“Ping-Pong”cycle),经过PIWI家族蛋白(AGO3和AUB)的协同作用,能够使细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