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 细胞神经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细胞神经生物学 医学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703 秒)
金国华,男,1957年10月生,江苏南通人。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
近日,江苏省科技厅发布《2022年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创新能力建设计划)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拟支持项目》公示。苏州医工所牵头组织的“全脑在体单神经元解析成像实验装置” 是苏州大市唯一获批立项的重大科研设施预研筹建项目。
2020年9月1日,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虞燕琴教授和段树民教授团队在eLife期刊发表题为“Activation of Astrocytes in Hippocampus Decreases Fear Memory through Adenosine A1 Receptors”的研究论文(DOI: 10.7554/eLife.57155)。该团队在既往对星形胶质细胞的系列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
2020年8月10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曾园山教授团队在国际TOP期刋Biomaterials(中科院一区,IF=10.273)上在线发表了题为Decellularization optimizes the inhibitory microenvironment of the optic nerve to support neurite growth的研究成果。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
2020年7月22日,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郭增才课题组在神经科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神经元》(Neuron)在线发表题为《绘制顶部皮层到丘脑的功能性连接图谱》(Mapping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rom the dorsal cortex to the thalamus)的研究论文,构建了研究脑区间功能性连接的高通...
神经系统的稳态可塑性是指当神经元突触传递或兴奋性持续改变时,细胞会代偿性诱导突触传递或兴奋性向与原有变化相反的方向调整,从而使得突触传递或兴奋性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以保证神经元和神经环路正常信息传递。神经系统稳态可塑性参与调控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如在觉醒-睡眠周期中,神经元放电出现持续性改变,其可通过稳态可塑性调控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稳态可塑性异常也与自闭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相关,稳态可塑性在自闭症小...
2020年4月29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祁海课题组、上海科技大学胡霁课题组、清华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钟毅课题组的合作研究,题目为《Brain control of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amenable to behavioural modulation》(“受行为影响的脑活动调控体液免疫应答”)(原文: https://www.nature...
近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王磊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竺淑佳课题组以及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余学奎课题组合作解析了人源Pannexin 1通道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研究论文以《人源七聚体Pannexin 1通道的冷冻电镜结构》(“Cryo-EM structure of human heptameric Pannexin 1 channel”)为题发表于《细胞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谷岩研究员课题组和王朗副研究员课题组首次发现,用于免疫的小胶质细胞通过清除突触而引起记忆遗忘,进一步发现补体信号通路参与了小胶质细胞介导的遗忘,并且依赖于记忆印迹细胞的活动。这项研究于2月7日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在线发表。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首先在小鼠上建立了记忆遗忘的行为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在训练箱里给小鼠一个电击刺激,当小鼠再次进入这个训练箱里时,小鼠因为回忆...
沈颖,1993年获原杭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理学学士。1996年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和浙江大学联合培养,在生理所从事视网膜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师从杨雄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10月获理学博士。2000年1月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神经科学系David Linden教授实验室进行博士后训练。2007年初全职回国后,任浙江大学神经生物学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神经信号通路的细胞和分子机...
沈承勇,研究员,研究方向:神经突触及相关疾病,教育程度与职位: 09/1997-07/2001 学士,中国天津市南开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 09/2001-07/2008 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 12/2008-02/2014 博士后,美国Georgia Regents University神经再生医学系神经科学部 ...
罗建红,教授,学科专长和研究方向:从事神经生物学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突触功能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着重在谷氨酸受体通道及其相关的信号转导在突触形成和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如NMDA受体亚单位结构与受体装配、运输和突触定位,NMDA受体介导突触效能增强过程中的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个体突触形成过程中形态学和分子事件。研究涉及的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活细胞成像、生化和免疫学、细胞和脑片电生理...
杜继曾,1965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现为神经生物学和生理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Journal of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A,B.C,and D)《比较生化生理学杂志》 A辑, B 辑 ,C辑,D辑编委; 国际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ce 杂志...
2019年8月26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生物膜国家重点实验室、麦戈文(北大)脑科学研究所周专教授课题组在Brain杂志在线发表题为“Impaired D2 receptor-dependent dopaminergic transmission in prefrontal cortex of awake mouse model of Parkinson’s dis...
陈荣清,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美因茨大学博士,中组部“青年千人”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癫痫性抽搐的形成机制和干预机理研究,以及神经可塑性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研究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资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