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生态系统生态学 CO2”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578 秒)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44/27/202442716415268.jpg)
东北地理所在大气CO2浓度升高影响黑土氮循环微生物机制方面取得进展(图)
黑土氮循环 生态系统 生物地球化学
2024/4/27
二氧化碳(CO2)作为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浓度增加已深刻影响了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氮循环是由微生物驱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土壤生产力的维持、环境保护以及土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大气CO2浓度升高会通过改变植物-土壤-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来影响土壤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因此,评估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对CO2(e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对于制定特定的...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41/13/2024113105627697.jpg)
东北地理所在中国湖泊CO2排放通量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图)
生态系统 大气 界面
2024/1/13
在全球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气候变暖的背景下,CO2的源汇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流动成为国际关注焦点,而湖泊的CO2排放也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全面、客观地监测湖泊水气界面CO2排放通量,对评价湖泊对大气温室气体源汇格局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31/16/2023116155539780.png)
GCB:基于CO2卫星观测的中国陆地碳汇估算:进展与挑战(图)
CO2卫星观测 中国陆地 碳汇估算
2023/1/16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36/12/202361215122601.png)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科研人员揭示青藏高原冻土区非生长季土壤CO2排放特征(图)
青藏高原 土壤CO2排放 生态系统 碳循环
2023/6/12
气候变暖会导致冻土区储存的大量有机碳以CO2等形式释放至大气,进而形成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正反馈效应。然而,目前的观测证据主要来自生长季且主要源自北极地区,使得学术界对整个冻土区非生长季CO2排放的估算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相对于高纬度冻土区,青藏高原作为低纬度高海拔最大的冻土分布区,其非生长季CO2排放还缺乏系统研究。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青藏高原泥炭地CO2通量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青藏高原 泥炭地 CO2通量
2019/12/19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高寒草地与湿地生态项目组的刘欣蔚等人基于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站的通量塔对日干乔泥炭地区域进行为期5年(2013-2017)的长期监测,发现了该泥炭地区域的生态系统CO2净交换的昼夜,季节和年际动态,并分析了该区域CO2通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2013-2017年的研究期间,即使在干旱年份,日干乔泥炭地的年际CO2净交换也表现出汇的状态,年均CO2吸收量达到了171...
自世界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致使大气CO2浓度不断升高.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介导的农业生态系统内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的适应机制,对于阐明气候变化下农业害虫爆发危害规律,指导防控与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天敌的影响,主要包括:1)相关研究方法的改进;2)大气CO2浓度升高介导的寄主植物营养和次生代谢...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2011年生长季的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进行了观测,研究湿地NEE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不同月份芦苇湿地的NEE日变化均呈“U”形曲线,CO2最大净吸收率和释放率的日均值分别为(0.44±0.03)和(0.16±0.01) mg CO2·m-2·s-1;芦苇湿地NEE、生态系统呼吸(Reco)、总初级生产力(GPP)的季节变化均呈现生长旺...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MEASURED ATMOSPHERIC CO2 AT DEHRADUN DURING 2009
Carbon Dioxide photosynthesis soil respiration 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dian summer monsoon
2014/5/6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CO2) is the major greenhouse gas. We analysed the diurnal trend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CO2) measured at Dehradun during 2009. The measuremen...
用于测定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通量的多通道全自动通量箱系统
2007/12/10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是全球碳循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测定其CO2交换通量一直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核心工作之一。提高观测的效率和减少观测对自然的干扰,是科学精确地估算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量的关键。在参考国内外已有的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通量箱式法观测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套多通道全自动通量箱系统用来连续观测陆地生态系统或土壤与大气间的CO...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特征
2007/8/24
以涡度相关技术为基础,研究了青藏高原当雄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2003—2005年共3个生长季的潜热通量(LE)、CO2通量(Fc)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该地区2004和2005年的太阳总辐射最高值可分别达到1563和1640W/m2,瞬时净辐射最高值分别为896和925W/m2,瞬时潜热通量最高值分别为592和597W/m2。净辐射能量的转化形式季节...
重庆金佛山岩溶区表层岩溶生态系统CO2浓度分析.
2007/7/28
专著信息
书名
重庆金佛山岩溶区表层岩溶生态系统CO2浓度分析.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作者
李林立,高波,蒋勇军等
第一作者单位
出版社
热带地理. 2004,24(4):326-331
出版地
出版日期
2004年
月
日
标准书号
介质类型
页数
字数
开本
相关项目
多重胁迫下西南岩溶生态系统脆弱性和生态恢复能力研究
桂林岩溶洼地生态系统中大气CO2动态及环境意义
2007/7/28
期刊信息
篇名
桂林岩溶洼地生态系统中大气CO2动态及环境意义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作者
曹建华等
第一作者单位
刊物名称
地质论评
页面
1999.Vol.45.No.1.p105-112
出版日期
1999年
月
日
文章标识(ISSN)
相关项目
我国典型岩溶动力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演变
Elevated co2 stimulates net accumulation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in land ecosystems:A meta-analysis
carbon sequestration ecosystem development global change meta-analysis nitrogen stoichiometry Department of Botany and Microbiology University of Oklahoma
2007/7/11
The capability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to sequester carbon (C)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regulating future climatic change yet depends on nitrogen (N) availability. To predict long-term ecosystem C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