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2020.6.1相关记录160条 . 查询时间(1.672 秒)
黄河“几字弯”是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的发起地之一,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黄河“几字弯”因黄河绕行这一区域的形状似弯曲环抱的“几”字而得名,泛指黄河流经的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5省份的行政都市圈。
2024年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称“大气所”)在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上发表题为《Changes of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in China during two clean air action periods derived from the newly developed Inversed Emission Inve...
2023年来臭氧(O3)污染日益严重,尽管北京一直致力于大气污染治理,但由于气象和前体物对O3的非线性影响,不同区域的O3演变趋势对排放变化的响应非常复杂。目前缺乏基于长期数据,从不同的监测指标对北京不同区域O3演变、生成机制及控制成效的全面评估;此外,O3污染事件的演变特征和形成机理亦缺乏长期全面的研究。
2020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遭遇重大洪涝灾害,总降雨量达759.2mm,为1961年以来最多。以往研究中,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多往往与超强东太平洋型厄尔尼诺事件有关。然而,2020年前冬热带太平洋只表现为弱的中太平洋型厄尔尼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周连童研究员团队从北印度洋(NIO)和热带北大西洋(NTA)海温出发,研究了两大洋海温异常对2020年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的影响和机...
在2020/21年冬季的前半段(2020年12月1日-2021年1月10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持续偏强(一次全国型强冷空气,两次全国型寒潮),导致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显著异常偏低,部分站点最低气温甚至突破台站历史观测极值。但是国际上各机构(包括NCC、NCEP、ECMWF和JMA)的季节预测模式提前一个月并未对2020年12月的极端低温给出较为准确的预测。而中科院地球系统模式气候模式版本CA...
在2020/21年冬季的前半段(2020年12月1日-2021年1月10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持续偏强(一次全国型强冷空气,两次全国型寒潮),导致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显著异常偏低,部分站点最低气温甚至突破台站历史观测极值。但是国际上各机构(包括NCC、NCEP、ECMWF和JMA)的季节预测模式提前一个月并未对2020年12月的极端低温给出较为准确的预测。而中科院地球系统模式气候模式版本CA...
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简称GMST)是衡量气候变率和全球变暖的指针之一。以往研究认为,ENSO是影响GMST年际变率的最强信号,GMST会在厄尔尼诺时偏高、拉尼娜时偏低。例如2015/16年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就使得2016年GMST骤增,一跃成为工业革命后的最高值,并结束了21世纪初的全球变暖停滞现象。但2020年在发生了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背景下,该年GMST并未明显降低、反而直逼2016年GMST的...
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简称GMST)是衡量气候变率和全球变暖的指针之一。以往研究认为,ENSO是影响GMST年际变率的最强信号,GMST会在厄尔尼诺时偏高、拉尼娜时偏低。例如2015/16年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就使得2016年GMST骤增,一跃成为工业革命后的最高值,并结束了21世纪初的全球变暖停滞现象。但2020年在发生了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背景下,该年GMST并未明显降低、反而直逼2016年GMST的...
黑碳作为主要的吸收气溶胶,会对大气产生正的辐射强迫,显著影响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过去十年,北京通过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显著降低了PM2.5浓度,在此背景下探究黑碳及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响应对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大气能见度具有积极意义。由此,LAPC国家重点实验室孙佳星博士和孙业乐研究员等从2012年到2020年在大气所铁塔分部对当量黑碳质量浓度(eBC)和大气消光系数进行了长期观测,分析了黑碳、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胡学林在原韦华副研究员和气象局宇如聪研究员指导下,利用逐小时降水台站资料和ERA5再分析数据,对2020年8月高原东坡降水的小时尺度精细特征和相应的三维环流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情况进行了对比。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丽霞副研究员、博士生赵丹和周天军研究员与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气象研究所彭冬冬博士、国家气候中心肖潺研究员合作,利用拉格朗日模型FLEXPART开展了长江流域梅雨期降水的水汽追踪,分析了2020年梅雨期降水的水汽来源和水汽输送过程。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魏科团队通过改进现有的大气河筛选方法(图1),对东亚地区大气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了2020年我国南方持续性暴雨与大气河的联系。
近日,美国地球物理学会(英文: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AGU)表彰了由其旗下期刊编辑推选出来的一批优秀审稿人(https://eos.org/agu-news/in-appreciation-of-agus-outstanding-reviewers-of-2020)。大气所吴成来副研究员因其出色的审稿工作被JGR-Atmospheres编辑推选为优秀审稿人。吴成来副...
2021年6月5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发布2020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涉及碳达峰碳中和、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新冠病毒监测等生态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其中,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牵头的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第一阶段的“边界层与对流层观测”及其相关研究成果入选。
2021年5月27-28日,“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暨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2020年度学术年会”在南京市召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