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无机化学 农业”相关记录80条 . 查询时间(0.651 秒)
华中农业大学学者在人为土壤侵蚀的量化及驱动力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土壤 环境 同位素
2024/10/22
2024年10月7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土流失过程与生态调控课题组王真教授、徐保东副教授、史志华教授在Cell旗下的One Earth期刊发表了题为“Human-altered Soil Loss dominates nearly half of Water Erosion in China but surges in agriculture-intensive Areas”的研究论文。该...
华中农业大学学者揭示硒蛋白W在维持肌肉健康中的生物学功能(图)
蛋白 元素 资源
2024/10/25
2024年9月23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动物育种与健康养殖前沿科学中心、湖北洪山实验室、动科动医学院孙铝辉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Loss of SELENOW aggravates muscle loss with regulation of protein synthesis and ubiquitin-proteas...
华中农业大学玉米团队发现玉米花药中一类新的小分子RNA(图)
分子 基因 生物合成
2024/10/26
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花药中大量积累两种不同大小的phasiRNA (21 nt和24 nt),其中21-nt phasiRNA主要在减数分裂前积累,因此也被称为premeiotic phasiRNA,24-nt phasiRNA主要在减数分裂发生时积累,也被称为meiotic phasiRNA。这两种已知的phasiRNA都源自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域,由两个不同的生物合成途径产生。水稻、玉米等作物中的前...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所开发实现双顺反子独立翻译的微生物元件(图)
微生物元件 代谢 合成生物学 基因
2024/10/18
2024年3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创新团队和微生物智能设计与合成创新团队合作,发现一种来源于微生物基因间区序列,能在动植物中实现双顺反子独立翻译,该元件为合成生物学多基因表达提供新的选择。相关研究成果于3月12日发表在《ThePlantJournal》上。
2024年2月27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邓秀新院士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Transcription factor CrWRKY42 coregulates chlorophyll degradation and carotenoid biosynthesis in citru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转录因子CrWR...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所闫建斌团队领衔破解紫杉醇生物合成世界级难题(图)
闫建斌 生物合成 结构分子 植物
2024/8/19
2024年1月26日凌晨3时,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基因组所(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闫建斌研究员与北京大学雷晓光教授等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Characterization and heterologous reconstitution of Taxus biosynthetic enzymes leading to baccatin III(巴卡亭III生物合成酶...
由于长期淹水状态,稻田是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排放源。事实上稻田土壤产生的甲烷,大部分在排放到空气前被好氧甲烷氧化菌所氧化。而好氧甲烷氧化菌可以分为I型和II型两个类群,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理生态特性和代谢差异。其中甲烷被甲烷氧化菌氧化过程中,一部分碳被氧化成CO2排放到空气中,另一部分被转为微生物细胞物质并最终进入土壤成为SOC,然而,后者很少引起关注,两类甲烷氧化菌在稻田土壤甲烷碳转化的相对贡献及作用...
2023年4月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家禽营养与饲料创新团队通过生产性能、抗氧化、免疫、肠道消化酶活等指标,证实稀土壳聚糖胺螯合盐(RECC)改善蛋鸡生产性能的作用及其机理,为蛋鸡健康养殖提供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聚合物(Polymers)》上。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汪鹏教授课题组建立种子元素表型高通量分析平台(图)
汪鹏 种子元素 金属元素
2023/6/17
种子中必需矿质营养元素和有毒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空间分布和化学形态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解析作物元素吸收、转运和储存的分子机制,需要识别元素积累或空间分布的极端种质。然而,当前仍缺少一种能够高通量快速筛选种子突变体库和自然变异群体的方法。
2022年11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采后加工课题组在植物多糖绿色高效制备与分离纯化、结构表征与体内外生物活性评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蔬菜花卉多糖工业化提取及其在医药、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四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IF=8.02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加工所在大豆异黄酮生物合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图)
大豆异黄酮 生物合成 微生物细胞
2022/11/8
2022年11月7日,加工所食品生物工程创新团队首次实现了以廉价甘油为碳源的大豆异黄酮-染料木苷的生物合成,研究成果以“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genistin from glycerol by constructing and optimizing Escherichia coli”为题在国际生物合成领域权威期刊Metabolic Engineering(IF=8.8...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所获未来生物技术原创项目立项(图)
生物技术 生物固氮技术 生物合成
2022/3/25
2022年1月14日前,生物所微生物智能设计与合成科研团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未来生物技术”指南引导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人工高效根际生物固氮技术及其田间示范应用”获批立项,直接经费291万元,执行期3年,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目前获得的第一个该指南项目。
枣(Ziziphus jujuba Mill.),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植物,是原产于中国的特色药食同源果品。因其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功效和深厚中国文化内涵的“中国红”,深受人们喜爱。枣果皮着色后细胞壁木质化,大量色素物质沉积且难以提取。枣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类黄酮类色素是枣皮色素的主要组分之一(文章前期已发表于Food Chemistry,农林科学一区TOP),而木质素与类黄酮类物质的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溯源信息的关注日益增长,牛骨作为一种附加值极高的副产物,历来存在溯源困难、管理混乱的现象。因此,鉴别牛骨产品的地理来源和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中式食品加工与装备创新团队对来自中国8个省份(内蒙古、山东、甘肃、河南、陕西,西藏、四川、吉林)的2个品种(牦牛、黄牛)共143份牛骨进行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ICP-MS)。由检测结果可知,在不同省份和品种的原料中,分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