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考古学 农业相关记录54条 . 查询时间(1.5 秒)
第十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及北方旱作农业与早期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2023年9月2日至3日在“世界小米之乡”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在会上提出,伴随着西辽河流域史前考古文化序列的建立,该区域旱作农业系统历经孕育、形成、发展、成熟、过渡、鼎盛六个阶段,以发达的旱作农业经济为基础,推动距今4000-3500年夏家店下层文化崛起,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早期青铜时代一支强势的...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是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的基础。由科技部资助、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作为牵头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九家高校与科研院所作为合作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形成与发展研究”(一期...
农业考古团队依托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科学技术史博士学科点,致力于史前农业的起源、发展与传播,历史时期农业的发展与传播,中外农业交流等领域的研究。团队现有成员7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名,讲师2名,另聘有2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兼职教授。近年来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
本书详细研究了青铜器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的吐鲁番洋海墓地(约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2世纪)内出土的植物遗存,探讨了先民的谷物种植、果树栽培、谷物加工、食品制作、木材利用,以及对美学、医药等相关植物的选择与开发。最后,作者基于植物遗存并结合出土器物,对洋海先民的生业模式进行了探讨。
起源于中国北方的粟黍等旱地作物,何时南下传播到以稻作为主的安徽南部地区?科研人员对安徽宣城井水墩遗址最新完成的一项植物遗存考古研究发现,2600年前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井水墩先民就已开始种植粟黍,并在当地形成稻粟混作农业。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联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的这项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在专业学术期刊《地球科学前沿》(英文版)在线发表。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科研项目,项目名称:渭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至秦汉时期农业活动与土壤质量演变研究。项目类型: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负责人:生膨菲。项目金额:20万元。
中国北方是黍粟(俗称糜子、谷子)农业起源中心,也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地区之一。黍粟农业如何从中国北方起源?尽管这一跨学科问题长期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但目前认知仍未统一。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作物之一,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2020年11月,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研讨会在浙江浦江隆重举行,遗址出土了一万年前的炭化稻谷,并且发现在遗址出土的陶片及红烧土块中掺杂有大量的炭化稻壳。在距今7000年左右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均出土了大量的稻谷遗存。种种证据表明稻作农业起源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上山遗址的稻谷遗存提供了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早的驯化初始证据。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青藏科考队近期对西藏东南部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开展局部考古发掘时,首次在该地区发现了麦类、粟类等混合农作物。立定遗址位于西藏林芝市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交汇处。在2018年11月开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期间,该遗址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组成的藏东南人类活动遗迹及生存环境调查队发现。经初步确定,该遗址为公元前两千纪时期,属...
复旦大学考古发现与探索课件 农业革命。
考察组认为,带头村这种型制与形式的村落建筑,明显不同于一栋一院、一户一式的民居,可戏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联排别墅”。2019年10月,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考察组在湖南资兴清江镇调研时,发现了一处我国目前所知村落建筑类型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年代序列最清楚的且仍活态传承的,因“庐”成“聚”成“衢”的村落建筑遗存——带(原字为“石”字偏旁加一“带”字,《辞海》中注音为di,四声)头村。
农业起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转折点。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拥有主动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充足、稳定,但品种相对单一的食物来源,促使定居生活出现、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生产力大幅提升、生产关系加速转变,从此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快速道,为古代文明的形成奠定了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然而,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也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加剧,以及营养成分单一的谷物导致人类体质下降,定...
本书是从人类生态学角度,利用考古资料重建长江下游距今10000-6000年间农业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的一项系统研究。本书分为三个大部分。第一至三章是第一部分,对全球农业起源和长江下游农业起源研究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反思。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家养动植物驯化性状的考察占据了农业起源研究的核心位置。而最近二十年,这一思路受到了理论和实证的双重挑战,特别是考古学提倡研究者应当在更广阔的生态学背景中全面理解物...
近日,我校历史系科技考古实验室研究团队在环境考古领域权威期刊《Quaternary International》发表了名为《Investigating the late neolithic millet agriculture in Southeast China: New multidisciplinary evidences》的文章,报道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距今约4000年粟作农业在福建的...
青岛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