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药学 >>> 微生物药物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微生物药物学相关记录463条 . 查询时间(2.622 秒)
2016年3月7日上午,法国驻华大使馆组织抗生素耐药研究学术代表团访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青年课题组长冯婕副研究员、胡永飞副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李娟副研究员进行了微生物抗生素耐药的交流。
2016年2月26日,国际著名评论期刊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在其“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s)”栏目中以“Antibiotics:Antifungal agent blocks MRSA”为题点评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关于抗细菌感染新靶点CrtN的研究工作。
2016年2月4日,Nature集团旗下Scientific Reports杂志正式在线刊登了兰州大学李红玉教授课题组在微生物制药方面的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A microbial transformation using Bacillus subtilis B7-S to produce natural vanillin from ferulic acid” 。
在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英时确定的两国科技合作框架中,细菌耐药性研究被列为数个合作研究领域的首位。2015年11月23日至2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英国研究理事会(RCUK)联合发起及资助的抗菌药物耐药中英双边研讨会(China-UK Workshop o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在上海召开。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长王明贵教授担任中方主席,国家自...
杨晓兰(1968.11~),女,药理学博士; 1996.07,讲师; 2006.07,副教授; 2011.07,教授; 硕士生导师。 联系信息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Tel, +86-23-68485240; Fax, +86-23-68485239 E-mail, xiaolanyang666@yeah.net http:// orcid.org/0000-0001...
王文婧,女,1984年11月生,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红树林来源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2015年10月30日-11月1日,国家973计划项目“微生物药物创新与优产的人工合成体系”2015年度总结会议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学术活动中心举行。出席会议的专家有973顾问组成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杨胜利院士,973综合交叉领域咨询组专家及项目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曹竹安教授、北京化工大学陈标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邓子新院士、许平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刘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
河北农业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药学微生物学参考大纲。
一项日前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对药物产生抗性赋予了细菌超级力量,使其更加强大并且可能更加致命。不过,直到最近,相反的观点还被认为是正确的。对抗药细菌要比普通细菌生长缓慢的观察导致这样一种观点的产生,即获得耐药基因会干扰其他必要过程。换句话说,细菌抗药性的获得是有代价的。
程东庆,女,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直从事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省科技厅等科研项目17项,获省科技进步奖、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省教育厅科研成果奖等各类科研成果奖项13项;发表科研论文52篇。主编和参编论著4部。
近日,国际代谢工程权威期刊《Metabolic Engineering》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钟建江和白林泉教授共同指导的博士生谭高翼在井冈霉素工业高产菌代谢工程改造方面的最新研究论文(Gao-Yi Tan, Yao Peng, Chenyang Lu, Linquan Bai*, Jian-Jiang Zhong* (2015). Engineering validamycin pr...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cancer and the role of cytotoxic drugs in treating malignant and non-malignant disease has led to an increase use of chemotherapy in a variety of clinical and ...
In the first experimental use of algorithms that employ structure-based molecular modeling to optimize deimmunized drug candidates, Karl Griswold, PhD, and co-investigator Christopher Bailey-Kellogg, ...
细菌合成、释放与群体密度相关的信号分子,并通过感知其浓度变化从而调节细菌的基因表达和群体行为,这一调控系统称为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群体感应是细菌的“语言”,它调节细菌群体内所有成员的行为并使之社会化,从而实现单一细菌个体无法完成的生理功能。在铜绿假单胞菌中,Rhl群体感应系统是由转录调节因子RhlR、信号分子C4-HSL及其合成酶RhlI蛋白组成,它对细菌毒力因子的表达、细菌...
2015年1月22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度耐药菌防控产品及监测系统研究”重点项目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科技部社发司和生物中心有关同志以及项目首席专家、各课题负责人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