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药学 >>> 药物化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药物化学相关记录8780条 . 查询时间(3.582 秒)
“很多年前科学家就开始了对不可成药靶点的研究,也有很多类似药物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虽然这项研究的概念和手段不算是原创,但是要实现这样的结果,特别是针对一个突变蛋白的激活态,其实需要经过大量深入严谨的工作。”
18种新疆特色药用植物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
2023年8月8日-9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第十一届西部有机化学论坛在乌鲁木齐举办,新疆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阿吉艾克拜尔·艾萨作为特邀嘉宾出席论坛并作报告。
2023年8月9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举办天然药物化学与新药发现系列论坛(二)。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召开,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论坛。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专利:以C60为载体的骨靶向治疗药物C60-AEDP及其用途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邻菲罗啉衍生物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
细胞焦亡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风向标。它的特征是肿瘤细胞在药物的作用下,呈现跨膜孔、细胞肿胀和溶解等现象,导致炎症因子和细胞内容物的释放,引发强烈炎症,激活抗肿瘤免疫原性,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目前,研究发现,化疗药物等可诱导肿瘤细胞焦亡,而其导致的非特异性细胞焦亡,对正常细胞也有伤害,存在严重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因此,在保护正常细胞的同时触发特异性肿瘤细胞焦亡仍颇具挑战性。
暨南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49药学综合真题
王明亮研究员,研究方向1.基于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技术小分子降解剂的发现以及成药性研究;2.针对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的核心组件—E3泛素连接酶和去泛素化酶,研发E3泛素连接酶小分子调节剂和去泛素化酶小分子抑制剂;3.针对目前传统“不可成药靶点(undruggable targets)”, 特别是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的蛋白磷酸酶、转录因子等,通过新的策略开发小分子抑制剂/降解剂,用于抗...
唐炜研究员,研究方向:针对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银屑病、炎症性肠病、慢性肾炎等)和病毒感染性疾病开展创新药物的发现和基础研究。
邱宏研究员,研究方向:糖及糖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和以此为基础的新型诊疗手段的开发和应用。
孟松研究员,研究方向:围绕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通过药物挖掘、药物合成、药物筛选,实现新的天然药物发现。
梅雪锋研究员,研究方向:药物固态化学,成盐和多晶型筛选,药物共结晶及药物开发中的质量研究。
刘东祥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化学生物学、分子药理学。
廖苍松研究员,研究方向:生物催化,酶级联反应不对称合成与新颖活性天然产物发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