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少数民族政治制度”相关记录32条 . 查询时间(2.703 秒)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边疆少数民族政策研究——以伊克昭盟为主要对象
民主革命时期 中共边疆 少数民族政策 伊克昭盟
2024/1/30
万里长征以前,中共的民族政策固然有学习苏联的印迹,但至长征结束、抗日战争到来,开始发生变化。其后的革命宣传虽仍不乏支持民族自决等表达,但在实践中却根据实际需要,贯彻其务实的民族政策。民主革命时期与陕甘宁边区毗邻的伊克昭盟政策最能体现此点,彰显出中共边疆少数民族政策的特色。这一特色就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之成功,不在于对少数民族推行疾风骤雨的阶级斗争,而在于务实继承历代政权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传统,...
民族国家间差异性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制约因素,从政治的角度看,政治价值观的差异和民族文化的不同与国家形象的关系最为密切。从全球的政治现实看,自由民主的政治价值观是一个全球性宰制话语,在这一话语下,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形象塑造处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首先作用于人的认知系统,通过改变认知影响人的态度,进而改变人的行动;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所带来的认知和交流的障碍会对国家形象产生重要制约和影响;...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制度空间与“合法化”路径
民族区域自治 少数民族习惯法 自治立法
2012/11/20
少数民族习惯法在一定范围内的民族地区至今仍然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规范。民族区域自治蕴含着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制度空间,宪法和法律的诸多条款都为少数民族习惯法进入国家法提供了依据。民族自治地方并未有效地利用国家法的制度安排,通过自治立法吸收少数民族习惯法,进而导致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司法过程中的冲突。开展少数民族习惯法调查,加强相关理论研究,自治立法吸收少数民族习惯法合理的、积极的内容,在司法...
学术界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很少。究其原因有四:历史原因、民族意识、政治原因和学科因素。本文拟就少数民族华侨华人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称谓和概念;第二部分分析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迁移与定居特点;第三部分提出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辨识标准,即记录、祖籍地、客观认同、迁移时间和主观认同;第四部分是关于分布世界各地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初步计量统计。作者提出,“华...
不能以“族群”来替代“少数民族”
族群 替代 少数民族
2012/11/5
要说清楚这件事情,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当时,种族主义特别是纳粹德国在种族主义旗帜下所推行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成为世人挥之不去也不应随意忘掉的惨痛记忆。而如何防止和避免重蹈历史覆辙,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一大焦点。经过广大学者的大量深入的研究,人们发现,所谓的“种族”在人文学术研究中是一个典型的伪命题,除了在体质人类学中的一些意义之外,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实践...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族群(民族)分层的文献,认为有必要把“民族”纳入到中国的市场转型和社会分层理论框架之中,并从教育获得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影响中国少数民族教育获得的因素主要包括:城乡地域区隔、职业结构(阶层)、文化差异和国家政治进程(政策变迁)。基于对2004年中国西部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作者发现:(1)基础教育阶段入学的族群差异主要由城乡差别和阶层不平等造成,族群不平等已不显著;(2...
“非遗”保护应激发少数民族主体性
非遗 少数民族 主体性
2013/5/20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来,文化保护已成为当代中国的重要议题,而多样性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其中具有颇为重要的地位。然而,中国少数民族及其聚居地区的文化保护工作开展起来面临着种种困难,而人们听得最多的原因除了“经费短缺”、“设施陈旧”之外,就是“人才缺乏”、“文化素质低下”之类。
华南少数民族妇女与社会生产劳动
华南 少数民族妇女 社会生产劳动
2011/1/4
历史上,华南少数民族的社会生产劳动显示出与汉族农业社会不同的社会劳动分工特点,其妇女在农耕纺织、采集渔猎等社会生产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究其原因,这与华南地区生态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条件、宗教等因素有关。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道德的维持机制
西双版纳 傣族传统道德 维持机制
2011/1/5
西双版纳傣族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受汉文化影响小,完整地保持本民族的社会文化,如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被社会认可的传统的婚姻道德、社会公德、宗教道德和政治道德等。这些道德对家庭维系、邻里和睦、维护社会公益事业、保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权益、巩固边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传统道德如何长久维持?探讨这个问题,了解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道德的维持机制,或许对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所借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发展与完善
延边大学
2009/12/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方面,具有一定先进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完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设,一要加快本地区民族法制体系的建设;二要建立立法上的民众参与机制;三要加强延边自治地方立法变通。
春秋时期秦晋间的少数民族浅论
少数民族 秦晋 民族关系
2009/11/28
西周末年,幽王失国,平王东迁。在广袤的西部和中部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政治统治“真空”。许多少数民族在其间迅速发展起来,与秦、晋两大诸侯国发生了深刻联系。
翻译与阐释——解读西部苗族战争迁徙歌的史学价值
翻译与阐释 西部苗族战争 迁徙歌 史学价值
2013/2/26
西部滇东北次方言苗族战争迁徙歌反映的内容及其蕴含的史学价值,众多苗学研究者所持的观点基本一致,但仍有少数学者持相反的观点。本文认为,探究其蕴含的史学价值,应讲究研读方法,除与汉文及相关资料对比外,更要注重古歌苗语语词的解读。本文的基本观点是,西部苗族战争迁徙歌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因素和人文环境,其涵盖的内容包括了苗族数千年来不同时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反映远古传说时代的蚩尤与黄帝的战争故事内容...
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创立过程、内涵及其影响
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2008/12/1
谨以此篇献给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界泰斗费孝通先生。皇天不吊,丧我哲人,其魂长在,其神永存;泰山苍苍,东海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笔者题记。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任何一种理论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需求、实践总结和冥思升华的结果,同时又必然是对其他相关理论的借鉴和吸纳。费孝通(1910—2005)先生创立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就是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