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民族史”相关记录124条 . 查询时间(4.797 秒)
金朝的建立者是女真。女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起源于东北地区。女真内部有熟女真、生女真之别,其社会发展的步伐并不一致。与辽邻近的是熟女真,发展程度较高。生女真相对落后,其社会发展形态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基本是以血缘关系组成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渔猎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
我国藏族总人口6282187人(2010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藏族自称为“博〔bod〕”。
维吾尔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丁零”(“丁灵”、“丁令”)。也有人认为,维吾尔族的先世与匈奴有血缘关系。
佤族的起源,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神话传说。按照沧源佤族的解释,“司岗”是“葫芦”,“里”是“出来”,意即从葫芦里出来的人;按照西盟佤族的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是从石洞里出来的”。
关于台湾少数民族的来源,说法不一,其主要观点有三种,第一种认为台湾少数民族是中国大陆百越民族中闽越的一部分,第二种认为台湾少数民族是来自菲律宾、婆罗洲诸群岛的马来人。
景颇族包括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波拉5个支系。支系的名称也是各支系的自称和支系语言的名称。其中,“景颇”既是支系名称也是民族名称。各支系有自称和对其他支系的他称,与景颇族杂居的汉、傣等民族对景颇族各支系也有不同的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史记•匈奴列传》最早出现了对柯尔克孜族的先民的记载。约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征服的北方诸族中,就有“鬲昆”,《汉书》作“隔昆”,“鬲昆”或“隔昆”即柯尔克孜族的先民,“鬲昆”是当时柯尔克孜的译音。
我国柯尔克孜族共有186708人(2010年),其中78.43%聚居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于新疆南部的乌什、阿克苏、温宿、拜城、塔什库尔干、疏附、英吉沙、莎车、皮山、和田和新疆北部的昭苏、特克斯、巩留、塔城、额敏、乌鲁木齐等地。此外,在黑龙江省富裕县五家子屯也有数百人聚居,是18世纪从新疆迁去的。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土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祖国的西北,在美丽的青海湖东边、雄伟的祈连山南面,滔滔的湟水和大通河两岸的广大地区,居住着一个纯朴勤劳的民族——土族。土族总人口为289565人(2010年)。主要聚居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
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农牧文化较为发达的少数民族之一。农牧并举,渔猎兼营,手工业、采集业、商业、林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同生共存,这是达斡尔族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也是达斡尔族生产风俗的主要特征。
1950年,仫佬族地区获得解放,进行了清匪、反霸斗争。1952年初,进行了土地改革,到1956年基本上完成农业合作化。1958年9月,仫佬族地区实现了人民公社化。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这是仫佬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