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经济史”相关记录1042条 . 查询时间(4.693 秒)
成立于2000年11月,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是以外国经济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非实体研究机构。
循名责实:近代中国糖品名称衍化及规制
中国糖品名称 中外科技文明交流 糖品认知体系
2024/4/7
近代以来,在长距离贸易大规模展开、西方科技涌入及批量洋糖进口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糖品名称经历了从自然颜色判定、产地分类到学理归属及“号数”“温数”分类的衍化。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糖品名称,国民政府在便利税收和保护国糖发展的双重考量下,自1930年检政实施之初就率先厘定糖品检验标准,进而统一、简化糖品名称以符合时代的需求。在糖品名称的规制过程中,新的糖品认知体系逐渐被建构起来。新知识体系的建构既是中...
近代天津拨码制度研究
天津拨码制度 庚子事变 贴水风潮
2024/4/8
拨码制度是近代天津具有地方特色的转账结算与信用票据制度,光绪初年开始通行于天津钱业。拨码制度建立在天津钱业的“川换”和“靠家”关系基础上,在由津帮大银号和钱业公会构建的支付协同体内运行。拨码具有转账支付、债务清结、同业拆借、短期借贷和票据清算等多种功能,其功能和特征处于动态演变之中。拨码制度是天津钱业赖以生存的基础,银号在便利账目清算的同时,借以扩张信用和提升资金筹集能力。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于1978年恢复建系,设有2个本科专业:经济学、财政学。4个硕士专业: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投资经济方向)、西方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以及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新作物扩张与晚近胶州湾海岸淤变“再加速”
新作物 胶州湾海岸 淤变
2024/4/8
清中后期,胶州湾北岸海岸发育因大沽河上游——胶东地区人类活动影响再次加速。究其原因,清中后期至民国年间,在粮食危机和农业商品化刺激下,玉米、花生、番薯在胶东丘陵山地获得大规模扩种,导致胶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重大改变。新作物的生物学属性以及种植方式、除草培土等田间管理行为较传统作物更易诱发水土流失。新作物的扩张与降水、地形等自然因素交互作用,致使胶东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再次加剧,纵贯胶东的大沽河及其各...
抗战胜利后绍兴地区土酒税的征收与管理(1945-1949)
抗战胜利 绍兴地区 土酒税
2024/4/9
绍兴黄酒生产技术低,无论酒厂、农家均可酿制,造成了酒坊在城乡角落零散分布的特点;且绍酒产量不如白酒固定,酒商经常出现欠税和逃漏的现象。加上沦陷后酿坊资力大不如前,经营出现较大困难,官商之间对抗日益激烈,基层税局面临国家增收和产业恢复的双重任务。
《中国国债史》是一部经济史著作吗? ——中国经济史学科发端问题再考察
《中国国债史》 经济史著作 中国经济史学
2024/1/24
20世纪前半期被学界公认为现代中国经济史学科的诞生时期。按照学界的通行说法,这一时期以1904年为起点,其理由是梁启超于此年推出了《中国国债史》一书。如赵德馨认为,梁启超此书“标志着近代意义的中国经济史学科的萌发”。虞和平在回顾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发轫时也认为:“中国近代经济史著作最早出现于1904年,该年广智书局出版了梁启超的《中国国债史》。”
从财政角度看明代胡椒及其海内外贸易
明代 胡椒 海内外贸易
2024/4/9
胡椒作为海外贸易商品输入中国历史悠久,但真正使其改变了奢侈品身份,成为“百姓生活日用之物”却是在明代。本文主要讨论胡椒在有明一代海内外贸易经历的由朝贡向私人海外贸易转变的历程。明初在实物财政秩序框架下,将胡椒作为重要的财政支付手段,从明初开始以胡椒折俸支付两京官员和卫所军士,形成了一个深度、广度都超越前代的胡椒消费市场。这一市场的形成使两广沿海官员对胡椒之利倚赖甚重,促使其采取更为宽松的对待海外贸...
五代宋初,朝廷为有效掌控地方财政支出,曾屡次厘定幕职、州县官员额,并规定其料钱标准。与此同时,朝廷尽量保障幕职、州县官料钱收入水平,避免民户负担过重,以维持官僚队伍与官民关系稳定。因现钱缺乏,幕职、州县官料钱多折支实物,但各地钱物比价不同,朝廷很难在规定折支比例、比价的同时,达致上述目标。后汉及宋初,曾通过设置俸户,变易折支物为现钱等方式,改善官员待遇,但往往造成民户滋扰。
新行业与新税源:近代交易所税及交易税的兴设
交易所税 交易税 税制
2024/4/10
新行业的发展可为政府提供新的税源,而税收的征管又会影响到行业的发展进程及经营形态。交易所在晚清民初兴起之后,政府以抑制投机、调剂供需为由,迅速仿行西方交易所税及交易税,将之纳入税源体系之中。交易所税与交易税两者属性不同,前者属营业税性质,后者属行为税性质。在交易所税方面,北京政府在1921年颁行税法,又经南京国民政府修订,重点在上海开征。所得税收额度有限,但税法基本得以实施。征纳双方交锋最为激烈的...
清代中亚回商贸易与多边关系演变
清代 中亚回商贸易 多边关系
2024/4/10
自丝绸之路视域切入,从地缘与族群相结合,对以新疆、甘肃及毗邻的浩罕等处回商群体在中亚贸易中贩运大黄、茶叶及玉石等主要大宗商品和走私的相关问题加以考察,对清廷从维护中央集权与国家主权的立场出发所实施的管控与对策加以系统梳理,希冀对该问题有一个立体全面的展示。
民国时期上海法租界地价时空演变规律研究(1924—1934)
民国时期 上海法租界 地价
2024/4/10
本文利用上海法租界地籍图资料和土地估价数据,运用地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跨学科理论与方法,使用GIS技术复原了上海法租界1924、1928、1932、1934年宗地尺度的地价分布,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复原了上海法租界地价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时间序列上,1924—1934年法租界地价总体上呈持续增长趋势,该时期也是法租界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空间序列上,城市化较高地区呈现以外滩和霞飞路为中心、由内...
杂税转正:民国时期山西契税的征稽(1912—1937)
民国时期 山西 契税
2024/4/10
契税是中国较为古老的税种。在传统社会,契税被视为清查田赋的辅助工具,征收额少,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极低。在北洋政府时期,政府提升税率,举办验契,契税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山西的契税收入却未见起色,仍然被归为杂税,税额增长缓慢。这既与官吏的舞弊行为有关,也受到民众匿价意愿的显著影响。进入南京政府时期后,官方完善契税征稽制度,加强管理考核,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征稽力度,契税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成为山西的第三大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