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农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786条 . 查询时间(2.544 秒)
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种业信息技术中心
南繁种业所 种业信息 技术中心
2024/2/29
农业农村部长三角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图)
农业农村部 长三角 智慧农业技术 重点实验室
2024/7/4
农业农村部长三角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农业信息技术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之一,建设依托单位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江苏大学。
三农科普|持续防范高温天 关注短时强降雨 全力保障设施农业生产安全 (图)
三农科普 农业 安全生产
2024/2/27
近期北京市连续发布高温预警,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设施农业生产进入夏季生产关键时期,为进一步落实农业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加强设施农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特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三农科普|加强农膜科学使用回收 做好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图)
三农科普 地膜产品 科学使用
2024/2/27
据气象部门预测,2023年盛夏时期(7-8月)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高温热浪、阶段性强降水、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与灾害较重,将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加强农膜科学使用与回收,能够有效做好灾害性天气防范和应对,为此,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提出以下技术措施。
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智慧农业本科专业(图)
安徽科技学院 农学院 智慧农业
2024/4/9
专业概况:专业代码:090112T。2021年12月份获批,国家第三批获批的智慧农业专业,安徽省皖北地区首个智慧农业专业。2023年首次招生,计划开设“易刚高科班”和“中化MAP班”两个企业冠名班。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科研团队——农业古籍整理
南京农业大学 科研团队 农业古籍整理
2023/11/20
农业古籍整理研究团队依托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科学技术史硕士、博士一级学科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通过解读古文献与古文献版本对校,致力于解决了文献传布过程中存在的错漏,对不同版本的农业古籍进行考订,考镜源流、去伪存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厘清古农书的成书背景、作者生平,分析、凝练书中的学术观点、历史作用和社会影响等,从古为今用的角度阐释了农业古文献对现今农业的指导作用。团队现有成员10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
南京农业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团队
南京农业大学 科研团队 数字人文 研究中心
2023/11/20
南京农业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于2018年4月,是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科校级研究机构。机构集聚多学科、专兼结合的科研人员,立足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特藏资源,利用数字仓储、文本挖掘、人工智能、信息可视化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面向农史文献研究领域,构建数字人文研究的技术体系和理论框架,实现历史文献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型。团队现有成员26人,其中:教授3人(均为博导),副教授3人、讲师1人(均为硕导),博士后...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科研团队——农业文化遗产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 科研团队 农业 文化遗产研究
2023/11/20
农业文化遗产团队依托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科技史(农业史)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与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致力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转化、利用及高度关联的农业生态环境史、特色农业与农产品地理标志等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团队现有成员20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7名,另聘有多名兼职教授、专家顾问等。近年来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院开设专业:智慧农业(图)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农学院 智慧农业
2024/5/31
专业特点:智慧农业本科专业是2020年教育部正式列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农科专业(专业代码:090112T),是我国首批新农科本科专业,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面向信息化时代智慧农业本科人才的先河,2021年为本校首次招生。
南方丘区节水农业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南方丘区 节水农业研究 四川省 重点实验室
2024/3/7
南方丘区节水农业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定位于季节性干旱防控与农业节水增效这样一个既有区域特征,又有共性技术需求的方向,主要从节水农作制度、节水栽培、节水新材料、主要粮经作物节水丰产技术模式等方面开展研究
辽宁省创意农业研究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辽宁省创意农业研究会 创意农业
2022/6/22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图)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农业科技
2022/6/20
以都市农业为载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都市农业 乡村振兴 传统农业
2022/6/21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乡村产业兴旺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返乡工作,聚人聚气,实现乡村繁荣与全面振兴。然而,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单纯依靠传统农业生产难以实现农民致富,必须探索新的产业形态和增效动能。为此,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城市,希望通过满足高楼林立下城市居民对绿色健康生活与回归自然的需求,培育现代都市农业新型产业形态,探索实现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