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能源与节能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钻井工程 油气田井发工程 油气田建设工程 海上油气田勘探与开发 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 石油、天然气储存与运输工程 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 石油化学工程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相关记录15429条 . 查询时间(0.953 秒)
随着油气勘探向深层发展,7 000 m以深的超深层成为勘探重点。超深层古老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保存和预测是关键难题。通过分析中国塔里木盆地奥陶系7 000 m以深已钻井资料,表征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形成演化过程,发现高能沉积相带、准同生期暴露岩溶作用和断裂改造等控制了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
松辽盆地苏家屯区块沙河子组发育河流相致密砂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单砂体薄(3~5 m)、非均质性强及弹性参数差异小等特点,储层识别和预测难度大。在Xu?White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虚拟岩性和误差融合方法,优化了横波速度预测过程,提高测井横波速度预测精度,并结合实测岩心样本分析结果,构建了适合研究区致密含气砂岩敏感的流体因子参数,通过叠前地质统计反演获取高分辨率的敏感弹性参数体,对目的层含气...
至2018年底,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已经建成超百亿方产能,累计生产页岩气超200×108 m3,成为了国内首个实现商业效益开发的页岩气田。以室内实验为基础,与现场生产相结合,对影响涪陵气田页岩气水平井产能的主要因素开展研究,得到各影响因素与页岩气产能之间的关系。
深层—超深层致密砂岩气藏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对象,其在钻完井和生产过程中经常表现出与井筒液柱压力或井底流压变化十分敏感的复杂工程行为。
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岩心、测录井、地震及实验室分析化验资料,识别了断陷盆地陡坡带扇三角洲—滩坝体系的沉积特征,探讨了砂体展布的控制因素,最后建立了留西地区沙三上亚段砂体的叠置模式。研究表明:①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滩坝砂体为研究区主要的砂体类型。
四川盆地绵竹—长宁裂陷槽内部发育潜力巨大的下寒武统烃源岩。对位于裂陷槽西部中央的错巴沟剖面下寒武统页岩开展了总有机碳(TOC)、矿物组成和主、微量元素测试,以揭示其发育时期的构造背景、陆源输入、古气候、初级生产力、水体氧化还原条件与热液活动等与有机质富集之间的关系。
以CO2和H2为例,探讨了常见的几种气体采集装置对于非烃类气体采集、储存过程中碳、氢、氧同位素的影响。采集装置包括高压钢瓶、锡箔纸袋、玻璃瓶,其中玻璃瓶分为蒸馏水封存和饱和食盐水封存2种,实验时间为样品采集后96 h以内。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构造带上发现了大量志留系油藏,前期研究认为油气主要为海西期成藏。采用先进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塔中117井原油开展分子化合物精细识别,发现了2种成熟度截然不同的分子化合物组成,指示至少存在2期油气充注成藏过程。
运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GC×GC/FID)实现了对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不同生物降解程度原油饱和烃复杂混合物成分的分析研究,提升了对生物降解原油组成及成因机理认识。
通过地质背景研究认为影响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氦气富集的主要因素有广泛分布的岩体、发育的断裂及地下水系统等。其中岩体提供充足的氦气气源,断裂及地下水系统提供良好的天然气运移通道及运移载体。4He、20Ne等稀有气体同位素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证明地下水系统在氦气富集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且氦气含量较高。
近临界流体相态变化非常复杂,易挥发油和凝析气的性质相近,常规方法难以判断其是油藏还是气藏。以塔里木盆地塔中1号气田中古43井区和金跃201井2类近临界地层流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近临界“乳光现象”,应用气油比、相图、密度及组分等不同方法对油气藏类型进行判定,综合不同方法对比研究表明:利用测试时流体图像与无因次压力关系曲线法相结合判断近临界流体类型比较准确;塔中1号气田中古43井区属于特高含凝析油凝...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东段供烃区位于南部的侏罗系生烃凹陷,源储距离较远,断裂和不整合是该区主要的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具有控制作用。断层输导性评价表明,近南北向断裂是该区主要的油源断裂,主要控制油气垂向运移,在成藏关键时期油源断层输导性控制油气差异成藏。
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宏观特性由介质本身的孔隙结构直接决定,速度场和流量场作为连接微观和宏观的桥梁显得尤为重要,但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孔隙网络模型中的流动模拟,采用欧拉描述方法,系统统计了多孔介质中速度和流量的分布,分析了速度和流量的概率密度函数随孔隙结构的变化关系。
针对油气田产量递减规律,广大研究者提出多种产量递减模型,如:Arps模型、SEPD模型、Duong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模型等。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递减模型种类繁复,使用条件不同等原因,在应用递减分析时难以选择最优递减模型。通常做法是利用线性拟合或非线性拟合方法拟合实际生产数据,通过相关系数高低来确定选择的模型,这种选择办法需对每种模型都进行拟合,计算工作量较大。
目前石油和烃源岩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检测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质谱(GC?MS?MS)仪。在GC?MS分析中,金刚烷类化合物普遍存在明显的共溢出现象,而GC?MS?MS分析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方式有效解决了GC?MS分析中共溢出问题。通过对塔里木盆地4种不同类型原油样品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GC?MS、GC?MS?MS定量结果对比,发现MRM GC?MS?MS具有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