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历史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历史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478条 . 查询时间(3.859 秒)
近年来有关全球史的争论,不仅考验着超越民族国家的历史理解,同时也寻求非欧洲中心论的研究思路。这在历史解释和研究设计两个层面上影响着历史空间与历史时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将科泽勒克的时间层次理论拓展到全球空间,以此反思全球概念史的多种可能性。为此,本文将引入“空间层次”概念。首先详细探讨历史化及其与空间化和时间化的关系和互动;其次思考全球空间和时间的复杂性对比较史学和概念史的影响;再次引入一套全球史的三...
知识的概念犹如文化,见仁见智,难以有一个大家广泛认同的定义。当代学术界似乎并没有把知识研究视为一个领域,也很少视知识史为一个新兴学科,至多将其看作是学术史、思想史、史学史、科学史、阅读史等领域的文献集成而已。
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就如同在哲学研究领域一样,德国思想家厥功至伟,如在领土国家形成初期莱布尼茨对主权观念进行了系统论述,普芬道夫对绝对主义时期的国际体系研究做出了极具创新性的贡献(托布约尔·克努成著,余万里、何宗强译:《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3、110页)。在德国思想家中,伊曼努尔·康德、格奥尔格·黑格尔和卡尔·克劳塞维茨对国际关系研究的贡献更引人注目。康德着...
“历史”是青年卢卡奇理论视域的核心问题,不仅构成了卢卡奇解读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论的理论基石,而且搭建了批判资本主义现实和意识形态作为“自然规律”的理论维度。德文将“历史”分为了两条解释路径,即历史性(historisch)和历史(die Geschichte/geschichtlich),“历史性”概念是青年卢卡奇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方法后,所提出的概念。
陈寅恪与刘铭恕交往考略     陈寅恪  刘铭恕  交往       2021/11/24
历史学家陈寅恪(1890—1969)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并在中文、历史、哲学系授课。众多学生有幸亲聆其教诲,包括蒋天枢、刘节、周一良、石泉、季羡林、何炳棣、杨联陞、王永兴、姚薇元、卞僧慧等,他们在不同方面继承了陈寅恪的治学理念和思想。
作为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新方法,心态史将人们的价值观念、精神活动等纳入研究范围,拓展了史学研究的视角,有助于全面深刻地揭示人类历史的整体风貌。心态史研究不仅包括历史上人们对当时社会现实直接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而且包括心态对社会历史事件以及社会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分别阐述心态史的发展及其时代意蕴、近代早期法国社会中的疑商心态以及1918大流感对民众社会心态的影响,反映了近期心态史研...
法国大革命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图像资料,19世纪早期收藏家和艺术史学家就开始收集编撰大革命图像资料。法国大革命的图像史研究至今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传统史书的插图、独立成册的图像集以及专门的图像研究。伴随着文化史在20世纪80年代的兴起,以图像为主要研究材料、采用文化史研究途径的革命图像史蔚然成风,为研究大革命时期民众心态与情感、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嬗变、不同社会群体的差异性诉求等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曼德尔鲍姆用“恺撒跨过鲁比孔河”为例来论证历史陈述的“符合论”,只是论证了陈述之“真”有“符合”的一面,而未能涉及“真”还有“融贯”的一面。其实,任何一个历史陈述都可以做“符合论”或“融贯论”的解读,它们既不对立,也不矛盾。至于选择何者来做具体的解读,全取决于我们实际的需要。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历史陈述之所以能指称实态的史事,并达成“符合”的效果,全凭语言文字所具有的“记号示义”能获得我们一致的认可。...
《西部史学》第4辑目录。
在历史学的发展中,历史考据及其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关于历史考据,学术界流行不少似是而非的观念,对于考据方法的概括,也不乏粗浅的命题,这些都有必要予以辩正。诸如“孤证不为定说”的说法,片面而不利于治学,在所谓“默证法”“二重证据法”等问题上,也多年流行着是非颠倒的论断。人们往往偏信出土资料,往往盲从用特殊知识与技能考证的结论,这都是需要克服的倾向。对于历史考据,不应当仅仅视为低层次的治史...
“中国之志”是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记载和传承历史方式的唯一中国表达,“中国之治”是世界所有国家治理社会的独特中国模式。“中国之志”既能为当下之“中国之治”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又能为未来之“中国之治”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看也。”世界四大古文明之所以唯有中华文明传承千年、至今不辍,原因之一就是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
斯拉夫人的族源是东西方斯拉夫学研究的元问题。关于其起源时间,最早可至公元前3000年,晚至4世纪;起源地则有“多瑙河说”“第聂伯河说”“喀尔巴阡山说”“奥得河说”“亚洲起源说”,众说纷纭。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学科虽积累了一定基础,但也面临着各自困境。
《西部史学》第3辑目录。
图像是人类把握并描绘有形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与形式。伴随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图像进入史学研究”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引起学界热议。10月19—20日,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问道稷下:图像入史的可能性及其限度”学术论坛在济南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史学研究中的文本与图像的关系”“图像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史学家的‘读图’素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西部史学》第2辑目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