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相关记录5672条 . 查询时间(1.906 秒)
民国时期曲阜孔庙募修之殇
民国时期 曲阜孔庙 募修
2024/4/8
自儒学在西汉定于一尊以来,曲阜孔庙即渐由“国家培护”而“迭事修崇”不辍。入民国后,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则是另外一番景象。20世纪20年代之初,孔庙迭遭风电水灾,直系军阀首领曹锟以“尊孔崇儒”之名通电募修,后因“筹款维艰”,孔府会同“地方长官”对其“择要修理”。1930年,中原大战的炮火导致孔庙“损失甚巨”,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以“保存名胜,维持文化”的名义发起劝募,但前后历经3年,所得募款不足4万,离...
针对洋人把持海关、控制航政,严重影响航业发展的状况,清末民初以降,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持续致力于航政管理权的收回。广西当局也先后在梧州三次设立航政管理机构,但其职能仅限于征收民船(木帆船)的捐税,主要目的在于扩大财源,而置履行航政管理义务与国家争取独立航政权的方针于不顾,航政掌控于洋人的局面依然未能改变。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伴随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广西航政主权之争,逐渐让位于央地治权、利权的...
文体与国体:白话文运动与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
白话文运动 近代民族国家 革命建国
2024/4/8
白话文运动是洞察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一个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内在理念和国民心理人格的变化。从封建王朝国家到近代民族国家、从儒家思想到政党话语、从等级森严到大众平等、从道德经验到科学理性,这是一个现代思想理念缓缓开启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国”的过程中,新的政治话语重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涵,成为国家形态演变的最终归宿。白话文体的几度转型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现代中国人的存在意义和心理路程,二...
中共白区党员的疾患境况及组织影响(1927—1935)
中共白区党员 疾患境况 组织影响
2024/4/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到党员构成与职业特征影响,白区党组织内已经出现群体疾患现象。在白区环境下,党组织无法建立党内干部保健体系,无论在医疗经费还是医疗服务方面,均难以满足所有党员的医疗需求。白区党员不得不通过白区公共医疗渠道就医,面临较大的经济与风险压力。有限的党内医疗条件使得疾病逐渐成为影响党组织运作的重要因素。疾患状态不仅降低了组织效率,造成组织不稳定,还通过组织体系扩大了影响。
战时国民政府治黄体制的运行及其困境——以黄泛区治黄工程为中心
国民政府 治黄体制 黄泛区 治黄工程
2024/4/8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将治黄纳入战时运行轨道,专司黄河兴利防患事务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隶属行政院经济部的同时,亦受到第一战区司令部的指挥监督,形成一种双重管隶、三方关联的繁复运作模式。在此治理模式下,泛区治黄工程的运作步履维艰、漏洞百出,呈现责任主体不明,军权、财权、事权相互分离,各方掣肘、推诿的混乱局面,反映出国民政府战时体制在职能设计、价值取向和行政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
沈秉堃进京竞逐内阁与民初政争风潮
沈秉堃 内阁 政争风潮
2024/4/8
1912年卸任广西都督的沈秉堃紧随各党派领袖进京的热潮,参与辛亥革命后的政治重建,期以在共和制度下寻觅新的政治机遇。沈秉堃自以为凭借“南系中人”的地缘关系、挂名同盟会的党籍资格、前清旧官僚的身份背景,具有被以黄兴为代表的国民党、以袁世凯为首的旧官僚派,以及旧立宪派等各方力量妥协接纳的可能性,从而转化为竞逐民初政界的政治资本。基于此,沈秉堃先后介入提名选举陆征祥内阁工商总长、继任国务总理、内务总长人...
1921年至1938年《新华日报》面世前,在未与中国共产党自我主张深入认识的情况下,在华英文报刊《北华捷报》《密勒氏评论报》依据各自立场构建中共形象,描摹共产党行为。大革命期间,两报迷惑于“布尔什维克”所指,混淆国共两党。大革命失败后,扎根农村的红军成为外报重点关注对象,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被描述成“罗宾汉”式的神秘救世主。抗战爆发后,外报又逐渐呈现中共作为一个组织有序、敢于担当的政党如...
历史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1982年,历史研究所成立,下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孙中山研究等研究室,后增设港澳史、明清经济史、当代史研究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现有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5人,获得博士学位7人。
民国初年,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表述上也多与“五族共和”的建国方针相配合、相呼应。其中,1912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更是在历史教科书史上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观念。五四时期,中华民族观念首次被写进教育部门制定和公布的《历史课程纲要》,这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但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使用较多的还是“中国民族”“我国民族”或“吾民族”,而不是“中华民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拥有博士学历6人,承担着全校本科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专业研究生开设多门课程,2019年课程组被评为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中国近现代教研室现有专职任课教师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是一支基础扎实、创新进取的教师队伍。
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将“中共党史党建学”列入法学门类的一级学科。这是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的战略举措,在学界引起热烈反响。笔者在此就中共党史党建学的核心议题和目标任务等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谈一些想法,与同仁交流。
纲要教研室是天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直属的教学单位,主要负责全校本科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2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理论课)教学,同时承担相关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任务。纲要教研部现有思政课专职教师3人,其中有教授1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人、本科学位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