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社会学 >>> 应用社会学 >>> 农村社会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农村社会学相关记录664条 . 查询时间(2.232 秒)
皖北李圩村的经验材料表明,农民的家计安排正因打工经济的兴起而发生种种变化。家庭养殖、作物耕种等日渐围绕着打工的逻辑展开,传统种植的过密化生产模式已经瓦解;随着种植结构的“去过密化”安排,依赖传统作物的养殖也发生了诸种改变。而伴随着打工导致的农村经济发展,人们开始在村庄和集镇建房,建房行为背后有诸多理性的考量,但根本目的是在村庄内部获取面子。在这种家计安排下,农民可以分享城市化的便利,也可以从村庄内...
2000年后三农问题迅速成为焦点问题之一,与三农研究所受到的广泛关注相比,三农研究至今问题不少。学者们成果丰硕,但却大部分被束之高阁,难以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乡镇干部致力于解决问题,但却不时受到学界的批评。官员学者各说各话,且对于现实问题的认识看法渐行渐远,他们之间缺乏良性互动。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与理论不成熟有关,也与研究方法的缺陷有关。有些学者借鉴国外理论硬套三农实际,研究缺乏现实针对性。...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社会问题。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大批农民工返乡等不利因素影响,农民增收形势显得异常严峻。如何找出制约农民增收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研究新的应对举措是一项紧迫任务。
农户家庭是农村基本的生产、生活、消费单位。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户的生活消费依靠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以自给的方式获得满足。随着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深入发展,农民的日常生活消费更多借助“社会化”的渠道进行。“社会化”在扩张农民消费欲望的同时,带来了货币支出的成倍增长。而农民的预算约束弹性极低,有限的预算约束面临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消费欲求,农户家庭通过消费内容的“扩张”与“节制”、消费渠道的“自给”与“...
中国农民“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1]931。狭小的生产规模将农民束缚在家庭经济的蜗牛壳中,农业和手工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便是这种经济结构的典型写照[2]168。狭隘的社会交往,不发达的社会分工,使小农与外部世界相隔绝,村落成为他们的整个“世界”。然而,当今小农不再局限于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里,而是越来越深地被卷入到一个开放、流动、分工明晰的社会化体系中,与传...
“三农”问题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为了探讨如何化解“三农”问题,不少学者更是穷尽心血,毕生为之奋斗,他们的理论、观点曾为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现象找到过合理的注脚。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些构建在建国或改革前的经典理论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问题诠释已力不从心,必须要有新的理论和观点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问题作出合理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继马克思的“剥削小农”,恰亚诺夫的“生存小农”,黄宗智的“商品小农”,舒尔茨的“竞争...
长期以来,中国是一个以小农经济结构为主导的传统农业社会。数千年的小农经济历史使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无不处处体现着小农的特性,所以,研究中国就得深入地研究小农经济。[1]在这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有着深刻的认识。根据马克思对法国小农和恩格斯对法国和德国农民的考察,对小农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小农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是拥有一小块土地,不论获得的形式如何。二是在生产形态上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型农民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学术界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随着认识的深人与制度措施的出台,近年的讨论焦点由组织原则、法律地位、政府角色转向产权安排、组织管理等方面。产权结构不合理是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共同问题(董建华,2006),徐旭初基于能力的解释模式提供了一个较有影响力的分析框架(徐旭初,2006)。研究显示,许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章程以及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
公民社会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人之"主体性"在全方位的生活领域与公共世界中的彰显,是人的主体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的产物。通过公民教育来进一步增强民众的公民意识,培育出无数健全自律的公民,建设一个健全自律的"公民社会",既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历史任务。在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洪流中,无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村官浩浩荡荡地奔赴农村的广阔天地去建功立业...
作为国家推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已在全国全面铺开。然其在发挥政策效应的同时深层问题亦逐渐显露出来,为此,应着力从夯实制度基础引导多方参与、提高实践能力和强化竞争择优机制方面加以完善,实现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良性发展。
作为社会工作者的大学生村官,其角色不仅仅限于“管理者”或者“服务者”,还是农村社会问题的发现者和研究者、社会资源的动员者和组织者、政策法律的宣传者、农村社会问题的协调者、农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络者。与传统的村官相比,大学生村官的功能也有多方面的拓展:从“访贫问苦”到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系统、从“大包大揽”到发展村民自治、从“上传下达”到建立农村社区的发展规划、从“丰富生活”到全面提高农村精神文明水平。
分析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应在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建议。
从国家的视角考察中国农村治理60 年的变迁轨迹, 可以发现中国农村治理及乡村社会秩序的建设与嬗变均跟国家自身的需要相联系, 而且从农村治理变迁逻辑中可以窥见国家的转型。
文章采用同期群效应模型研究了农民工的身份定位和流向决策,认为其影响因素包括同期群效应的强度、身份定位对失业率的边际影响、在业和失业状态下的收入差距。其后利用调查数据对结论进行了检验。
文章基于浙江省农村居民1998~2009 年的年人均纯收入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灰色系统中的GM(1,1)模型对 2010~2015 年的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进行预测。通过灰色系统的关联度分析,研究了收入中各个构成因素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转移性收入与总收入的相关状况,从实证角度分析并得出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体系结构特色。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