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 中外政治学说史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中外政治学说史相关记录93条 . 查询时间(0.75 秒)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1997年第04期[文摘]:本文从先秦儒、法、墨诸家均重视治吏及其治更理论的异同,谈到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结合史实记述,比较全面地总结我国古代的治吏理论,尤其是儒家的治吏理论和实践。 【机构】 厦门大学政法学院!福建省厦门市,361005
试论古代中国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2007/8/3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1997年第02期[文摘]:中国作为一个保持了数千年历史连续性的国家,举世罕见。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这一统一大帝国的形成和重建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古代国家管理经济具有技巧性、附属性、全面性、多变性、彻底性等特点。但过多的干预窒息了新生产方式的发展,使得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停滞不前 【机构】 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1995年[文摘]: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着重论述了“国家是怎样靠部分地改造氏族制度的机关,部分地用设置新机关来排挤掉它们,并且最后全部以真正的国家权力机关取代它们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内容”.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欧洲最早的国家——雅典、罗马、德意志——产生的三种形式.他说:“雅典是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在这里,国家是直接地和主要地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阶...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2000年02期[文摘]:本文首先从思想逻辑层面诠释儒家“无为”思想,指出其基本含义在于要求当政者顺应天理民心和事物的“当然之理”,不自作聪明、不违反事物的固有法则和秩序行事,不做不仁、失德之事,并就此讨论了儒、道两家“无为”思想的区别;继而从儒家无为思想在实际政治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层面,从四个方面对其政治内涵加以梳理,指出儒家无为的基本政治倾向在于约束专制君主的权力,把君主...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1999年第03期[文摘]:在黑格尔的国家哲学中,国家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一定的意义上说,黑格尔的国家理论是一种政治文化理论。本文从国家与伦理理念、国家与政治情绪、国家与民族精神三个方面考察了黑格尔的国家哲学。黑格尔既把国家看作政治实体,又看作文化实体,国家被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国家制度是在整个社会的文化整体的联系中存在的,受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制约,是不同的民族精神的...
梁启超《新史学》的政治意义          2007/8/3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1996年第04期[文摘]:梁启超的《新史学》问世九十余年来,我国学术界多把它看作是一部纯学术性的史学理论著作。我们认为,虽然该书书名明确标出史学,书中也论述了史学理论问题,但究其实质并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学著作,而主要是、或首先是一部政治理论著作,是梁启超通过论述历史学问题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和政治学理论的。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1998年第02期[文摘]:国土统一、政治统一意识和对国家认同的群体意识是整体国家观的基本内容;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单一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大同世界”的政治设计是整体国家观的政治范式;整体国家观是理性主义的国家观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初始形态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黑格尔的国家观     黑格尔       2007/8/3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1999年第03期[文摘]:黑格尔的国家观,既不是试图为现存国家辩护也不是试图建设一个理想国家,它所展开的是国家的合理性。他的国家理想主义,即是自由意识的现象学,是其伦理实体的自由概念的完成。他的有机的国家制度论,同样体现了对启蒙思想与浪漫主义思想的综合与超越。“极权主义”、“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类的普通标签并不适用于黑格尔的国家观,给黑格尔国家观贴上这类标签常常是模...
中国古代反贪防贪的做法          2007/8/3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1995年[文摘]: 贪污、受贿历来是与有权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相伴而生的腐败行为.据不完全统计,本世纪90年代以来,由此构成的腐败,给各国带来的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反贪、防贪作为提高公职人员的重大举措,总是受到历代政治家们的重视.从制度创新的角度而论,中国古代的惩贪制度、监察制度、考核制度、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可以同四大发明相媲美.
韩非的政治学说述评          2007/8/3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2004年第一期[文摘]:韩非以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认识论为基石,讲求事理而注重参验,审合名实而强调功用,结合“势不两立”的矛盾观及对人性和社会历史发展演进过程的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建构了一套最能切合当时现实政治需要、系统而宏富的以“道”为体,以法、术、势为用的政治学说。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北京市,102249)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1期[内容提要]:亚里士多德以中庸为特色的政治正义观反映了政治哲学的价值理念。他从伦理学“中庸至善”的基本思想出发,认为政治正义同样遵循着这一原则。“法律是中道的权衡”,“中庸是适用于一切政体的公理”,“获得财物须以中庸和比例为准则”以及“品质为现实活动所决定”等准则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政治正义的基本理念和特色,代表了西方政治正义的原初状态。亚里士多德政治正义观有其产...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1期[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产生于春秋战国列国纷争时代的儒法治国思想虽然有诸多歧异,但是随着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二者相同和互补的一面受到重视,中经数代人的努力,终于实现了在皇权下的融合。其融合有迹可循:荀子开其端,汉初政治家与学者继其后,董仲舒、汉武帝竟其绪。儒法治国理念的融合并获得统治地位,是封建统治阶级治国思想日趋成熟的表现,它不仅为此后数千年中国封建政治治理...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1期[内容提要]:中国古代义利观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课题,也是自先秦以来诸多思想家和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人们对其政治管理价值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通过对以儒家义利观为主体的中国古代义利观所包涵的基本内容的透视,集中阐释了其所孕育的现代政治管理价值,目的在于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在现代政治文明建设中的特殊意蕴...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2期如果以邓小平于1979年提出政治学要补课为标志,中国政治学恢复至今,已发展了近20年。①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实际历史不是20年,而是半个多世纪,甚至可能更长些。②然而,这段历史不是完全连续的,而是断断续续的,充分映照出中国政治学发展的曲折历程。中国的历史表明:中国政治学发展的曲折历程与中国政治发展的阶段性和曲折性有关;而改革开放前中国政治发展所经历的挫折以及所付出...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2003年3期 内容提要:荀子认为孟子以性善预设在人性和人本质间建立的同一性关系,有导致藐视外在权威的危险性,故提出“性恶论”,在人性与人本质之间预设了对立状态,这不仅使他有可能将化性起伪的宗教性义务强加给每个个体,也使他顺理成章地否定了个体在履践这一义务过程中利用内在性资源的可能性,从而自然地引生出人存在合理性的获得对礼义、君师、圣王等外在的政治性权威的天然依赖。君主在化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