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 环境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环境生态学相关记录96条 . 查询时间(4.112 秒)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2001年开始筹建,2003年7月通过教育部验收,正式批准向国内外开放。首任实验室主任为岳碧松教授,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刘建全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教授。实验室设有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是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建立比较早的院系之一。其前身是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成立于1979年4月的“农学部”和“林学部”,1983年10月改名为“农业生产管理系”,2004年12月改名为“现代农业技术系”,2013年4月改名为“农业科学与工程系”。2015年9月正式开设本科专业,2016年9月撤系建院,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年9月正式改名为“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海南大学生态学院     海南大学  生态学院       2024/6/27
海南大学生态学院坐落于海南大学海甸校区。学院最早可追溯到成立于1958的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生态研究室,1990年获批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生态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获批设立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态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生态学)、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资源利用...
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前身为化学与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系、喀斯特湿地生态研究中心,2017年5月经学科重组后成立。现有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资源环境科学3个本科专业,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环境工程”省级一流专业。截至2022年9月,在校学生人数655名,其中硕士生143名,本科生512名。
大连民族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2011年1月,现有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两个本科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于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当时隶属于生物化工系。2001年生物化工系分为生物工程系和化学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隶属于化学工程系。2005年3月成立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专业从2007年开始招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拥有一支素质高、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指...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环境生态学研究所成立于2017年,其前身为环境生态学研究室。环境研究院建院初期,即已组建环境生态学方向并设立污染生态学课程,并开展植物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相关研究。环境生态学研究所主要从事土壤重金属污染、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及微生物作用、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生物入侵及生态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化生态毒理、纳米颗粒生态环境效应等研究。实验室设备有连续流...
山东大学教育部南水北调东线河湖生态健康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于2019年,系山东大学设在中国北方最大淡水草型湖泊——南四湖的野外试验站,野外站学术带头人为国家杰青张建教授。野外站紧密围绕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需求,初步建成了由试验观测场和观测样地组成的比较完整的试验观测体系,形成入河口-湖滨带-湖区等不同生态系统全方位、系统化、网络式的监测分布格局。野外站主要针对跨流域调水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
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 于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建设,2009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2019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运行考核。本中心的总体定位是:瞄准矿山生态修复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工艺,开展技术创新,承担重大工程,把中心建成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的研究基地、实验基地、产业孵化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成立于2016年4月16日,挂靠环境学院,共建单位为人文学院、低碳能源实验室,绿色大学建设管理办公室是合作建设单位,对校内其他各院系开放。中心设管理委员会、管理团队、学术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杨斌副校长任中心管委会主任。贺克斌院士任中心主任,钱易院士任中心名誉主任。何建坤教授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和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分别任中心顾问委员会主...
清华大学空地一体环境感知与智能响应研究平台(环境脑工程)位于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北京市怀柔科学城,为科学城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之一,由清华大学、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双主体”共同推进。项目总投资4.87亿元,总建筑面积3.33万平米,主要新建综合实验楼、环境模拟工房和跨介质环境模拟公园等。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       2022/6/9
《环境生态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环境生态领域学术类期刊。2019年创刊,月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刊号:CN10-1620/S。本刊办刊宗旨:服务环境生态领域的研究、实践、创新与管理,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我国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主要报道环境生态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及最新成果,关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交...
中国生态学学会污染生态专业委员会于2001年5月16日在沈阳成立,是我国从事污染生态学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污染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它的产生、成型和发展,不仅对整个生态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进一步演化而不断发展,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经过了实践检验,表明这门分支学科在生态学整体发展中,具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北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于2021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位于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翠月湖畔,也是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之家。中心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发挥生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功能,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深植群众心中。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科普基地于2021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基地依托上海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积极服务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聚焦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面向长江下游冲积平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环境演变与综合治理,开展长期稳定连续观测、试验研究和科技示范,为长三角区域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研究平台,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重大...
生态环境学院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为己任,致力于培养面向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家国情怀,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科学精英和领袖人才。学院于2019年11月正式建立,前身为学校人才特区“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优势服务于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