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 森林气象学 森林地理学 森林水文学 森林土壤学 树木生理学 森林生态学 森林植物学 林业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林业基础学科相关记录944条 . 查询时间(2.809 秒)
为进一步落实中国林科院院基金青年协同创新项目“根系分泌物-微生物介导杉木人工林磷素高效利用机制”试验,深入推进根系分泌物调节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中磷的动态变化研究,2024年4月22-23日,中国林科院林业所、亚林所、热林所以及亚林中心4家参与单位的相关人员对亚林中心不同林龄的针阔混交林和杉阔混交林进行了实地踏查调研,同时对试验布设、具体操作与安排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讨论。
近日,亚林所林木种质资源研究团队在遥感领域顶级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环境遥感,一区TOP期刊,IF=11.1)发表了题为“Multitemporal UAV study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slash pine canopies(基于多时相无人机的湿地松树冠酚类化合物研究)”的研究论文。团队通过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成功构...
日前,《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在线发表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中国东部沙地温带稀树草原的分布与制图》。这项成果首次摸清了我国东部沙地温带稀树草原分布,绘制了我国东部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温带稀树草原空间分布图,为该地区的生态系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年11月5日,美国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杰出教授Oren Ram应邀到访中国林科院生态所,并作题为“Mechanisms regulating tree water uptake in a patchy woodland-grass system and consequences to net ecosystem carbon exchange:Setting limits to man...
森环森保所森林修复与逆境生理生态学科组以南亚热带常用造林树种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以及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为研究对象,其中降香黄檀和格木为固氮树种,红锥以及西南桦为非固氮树种,设置了高土壤磷、中土壤磷和低土壤磷的生长条件,研究磷缺乏对这些树种幼苗叶片结构...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2024年11月6日,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在深圳正式签署,首批18个成员国代表共同签署协定并为国际红树林中心揭牌。截至目前,我国红树林面积已达45.45万亩,较本世纪初增加了约12.45万亩,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近日,国家林草局华东院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处编制的《屏南县、古田县2024年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作业设计》通过专家评审。
2024年11月6日,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在广东深圳正式签署,首批18个成员国代表共同签署协定并为国际红树林中心揭牌。
近日,中国生态学学会发布《关于2024年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的通知》,全国23家单位被认定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列其中。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探讨光合作用的调控机理是应对粮食危机和提高森林碳汇的重要途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张石宝研究员专题组长期从事植物光合生理研究,2024年11月1日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和Plant Physiology发表研究成果分别探讨了光呼吸的重要性以及常绿和落叶树种光合功能性状分化的养分基础。
近日,热林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南亚热带典型森林群落结构优化和生态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24年度广东省林学会第六届南粤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近日,经科学考察,长白山原始森林中发现大片东北红豆杉为骨干树种的天然群落。该种群尚存有6株胸径1米以上、树龄超过千年的古树。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国家标准《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评估指南》日前发布,将于202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提供了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评估的总则、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评估数据来源及汇总的指南,适用于全国、区域尺度及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的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监测评估。
记者26日从长白山森工集团和龙林业有限公司获悉,科研人员近日在长白山原始林中发现一大片以东北红豆杉为骨干树种的天然群落,其中包括树龄超过千年的古树。
树木用水是连接碳水循环和能量循环的关键生态水文过程之一。然而,以往大多数对树木用水的研究都忽略了夜间模式。事实上,植物夜间用水比例可占日总用水量的4.1% ~ 69%,并对植物的很多生理过程如养分运输、氧气传输以及次日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抗干旱胁迫能力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很多树木的昼夜用水模式和控制机制尚不清楚,这阻碍了对立地水分平衡的准确估计和对树冠夜间水分利用过程的正确理解。在全球夜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