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天体测量学”相关记录399条 . 查询时间(3.618 秒)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所重建黄土高原全新世粉尘通量并揭示动力机制(图)
地球环境 动力机制 集成
2024/11/1
风成黄土是重建过去多尺度粉尘活动及其与气候相互作用的载体。此前,科研人员以黄土高原黄土为材料,开展了较多构造、轨道尺度的粉尘活动研究,但基于实测年代标尺对全新世黄土记录的粉尘活动高质量重建及其动力机制研究较为缺乏。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等利用瓦级皮秒激光器实现高精度空间碎片观测(图)
天文台 激光器 空间 观测
2024/11/1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紫金山天文台联合改造德令哈青海观测站1.2米望远镜,利用瓦级的皮秒激光器实现了对空间碎片的高精度激光测距。空间碎片目标测量最远距离为1620.5 km,雷达散射截面积为2.41㎡,测距精度达到10.64 cm。该团队实现了单套激光器系统既可开展合作目标卫星厘米级高精度测距又可实现高精度空间碎片观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领衔初步实现日冕磁场的常态化测量(图)
测量 演化 观测
2024/10/20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2425301)资助下,由北京大学田晖教授领导的一个国际合作团队,首次初步实现了日冕磁场的常规测量,揭示了日冕磁场在约8个月时间内的演化规律。研究成果以“观测日冕全局性磁场在8个月内的演化( Observ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Sun’s global coronal magnetic field over 8 months)”为题于20...
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在宽带圆极化超表面阵列天线研究中获进展(图)
空间 卫星 通信
2024/10/11
圆极化天线具有抑制法拉第旋转效应、减小雨雾干扰、抗多径干扰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导航和雷达等系统中。在实际应用中,高增益天线能够满足更多的需求,而阵列技术是实现高增益天线的直接有效的方式。与窄带天线相比,宽带天线使雷达系统具有更好的抗干扰特性,并能够提高雷达探测能力。因此,宽带圆极化微带阵列天线凭借诸多优势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2024年9月10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了一项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导的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基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以及欧空局的Gaia卫星数据,通过视向速度方法和天体测量方法,在双星系统中成功发现了一颗位于黑洞质量间隙的小质量黑洞。
新疆天文台使用VLBI多相位中心技术揭示双AGN在pc尺度上的射电辐射性质(图)
射电 辐射 天体测量
2024/8/9
星系并合是星系宇宙学演化的重要阶段。在星系并合过程中,潮汐作用可能会触发正在并合的两个星系中心黑洞的吸积和反馈,从而形成双活动星系核(AGN),但目前观测证认的案例非常稀缺。双AGN进一步并合有可能形成超大质量双黑洞系统,是宇宙中低频引力波的主要来源。研究双AGN的辐射性质不仅对理解星系的并合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未来多信使天文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LBI)具有极高的...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在超冷费米气体非平衡动力学研究方面获进展(图)
精密测量 气体 非平衡动力学
2024/7/19
2024年7月4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江开军研究团队在超冷费米气体非平衡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实验制备了球形幺正费米气体,发现了体系在自由飞行过程中的动力学演化满足标度不变性,并通过测量呼吸模式证明了体系具有SO(2,1)对称性。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表月球南极地区物质成分系列研究成果(图)
空间 月球探测 光谱
2024/6/22
2024年6月18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行星光谱学研究团组对月球南极地区矿物与挥发分开展了研究,获得了南极的矿物组成及OH/H2O空间分布特征。成果先后发表在Planetary and Space Science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云南天文台在中国巨型太阳望远镜拼接主镜精共焦技术方面获得进展(图)
太阳望远镜 光学 测量系统
2024/4/20
2024年4月19日,云南天文台天文技术实验室针对中国巨型太阳望远镜(Chinese Giant Solar Telescope,CGST)拼接主镜精共焦调整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定标的精共焦调整方法,利用该方法在CGST的拼接样机上实现了精度高于±15的子镜精共焦调整,极大的简化了后续子镜共相调整的实施方案。该研究成果以“Research on fine co-focus adjustment...
上海天文台成功举办第十二期“天地时空”论坛(图)
天地时空 测量 仪器
2024/5/24
上海天文台于2024年3月18日成功举办第十二期“天地时空”论坛,邀请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Helmholtz-Centre Potsdam - German Research Centre for Geosciences, GFZ)教授、国际大地测量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desy, IAG)前主席Harald Schuh作...
中国科大在我国碳卫星CO2反演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图)
卫星 探测 空间
2024/6/14
2024年2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张成歆特任副研究员、刘诚教授团队围绕我国首颗碳卫星(TanSat)反演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历时五年自主开发了适用于多种观测模式和地表的大气CO2反演技术,首次实现了占全球总表面71%的海洋大气CO2高精度探测。其中,碳卫星天底(nadir)和耀斑(sun-glint)观测模式下的CO2探测精度分别达到了1.28和1.19 ppm,CO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现活动星系核准周期振荡演化新现象(图)
活动星系 核准周期 振荡演化
2024/3/8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人员揭示低温低压氮气中的声频散变化规律(图)
稀薄气体 声频散 声速测量
2024/2/25
在海拔20~100 km范围内的地球空间内,气压低(0.02~6000 Pa)、气温低(-80 °C~20 °C),声速剖面复杂;稀薄大气中的声频散(声速随频率变化)会严重影响声探测的结果。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低温稀薄环境中声频散的系统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在重要快速射电暴持续射电源中发现关键光变证据(图)
射电干涉 天体物理学
2023/12/17
2023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余文飞课题组领衔的国际团队,在至今发现的第二例与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FRB)成协的持续射电源(Persistent Radio Source,PRS)的高灵敏度射电干涉阵观测研究中取得进展。通过分析美国甚大阵(Very Large Array,VLA)在2020年和2021年的机遇性观测,在前期精确定位重复快速射电暴FRB...
中美专家联合测得嫦娥五号月壤成熟度指标
嫦娥五号 月壤 成熟度指标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