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损伤力学”相关记录36条 . 查询时间(2.187 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光子力学显微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光子力学 损伤 纳米
2024/11/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U23A20481、62275010、52073006)等资助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王帆教授和钟晓岚教授团队联合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常凌乾教授团队,在光子力学显微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超分辨光子力学显微镜实现水溶液中亚飞牛弱力测量(Sub-femtonewton force sensing in solution by super-resolved ...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利用19F-MRI技术实现急性肺损伤的预警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图)
损伤 诊断 评估
2024/11/12
2024年10月16日,精密测量院研究团队构建了一种工程化中性粒细胞携带全氟化碳纳米乳,利用19F-MRI技术实现了对急性肺损伤(ALI)的预警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为ALI疾病进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2024年10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的最新成果“Identifying specific functional roles for senescence across cell types”。该研究基于双同源重组酶系统建立了体内细胞衰老的谱系示踪及功能研究技术,系统探讨了肝脏损伤和修复过程中不同细胞类型衰老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骨骼干细胞修复骨折损伤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骨骼 细胞 骨折损伤
2024/10/1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230082、81991512、82102569)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海南医科大学邹卫国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波研究员团队合作,在骨折损伤修复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Itm2a标记骨外膜中参与骨折损伤修复骨骼干细胞类群(Itm2a expression marks periosteal skelet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骨髓造血干细胞放射损伤与修复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细胞 放射损伤 修复
2024/10/1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30090、82273571)等资助下,陆军军医大学王军平教授、杜长虹副教授、王崧副教授团队在骨髓造血干细胞放射损伤与修复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线粒体丝氨酸分解代谢保护稳态和损伤时造血干细胞池的维持(Mitochondrial serine catabolism safeguards maintenance of the hematopoietic...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峻柏课题组在非生物胁迫下的生物能量合成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李峻柏 合成 细胞 损伤
2024/11/5
生物体中的“能量货币”——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和应用直接关系到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和基因表达等生命活动。通常情况下,ATP是以二磷酸腺苷和无机磷为原料,经叶绿体或线粒体的磷酸化过程合成的。非生物胁迫(如温度、光照、营养匮乏、干旱等因素)往往会诱导酶和细胞器的氧化损伤,从而阻碍叶绿体或线粒体的磷酸化过程、严重影响并降低能量ATP的合成和供给。通过超分子组装手段,整合天然的功能基元和人工合成的纳米...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州健康院发现调控基因组稳定性的新的细胞质因子(图)
基因 细胞 损伤
2024/9/14
2024年9月13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王涛课题组在Cell & Bioscience期刊发表了题为 “YIPF2 Regulates Genome Integrity” 的文章。该研究发现了参与DNA损伤修复及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一个新的定位在细胞质中的因子YIPF2。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研院等在精准生物润滑研究方面获进展(图)
生物润滑 疾病 损伤
2024/8/28
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会导致疼痛、功能障碍及永久性关节损伤。目前,骨关节炎病情发展被普遍认为是不可逆的。因此,在骨关节炎早期进行及时治疗并延缓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节间润滑缺失是骨关节炎的重要病因之一,但由于骨关节炎早期病灶微小,现有的生物润滑剂难以精准地靶向小面积的炎症病灶,从而防止进一步的软骨损伤。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在血管介入磁控软体导丝安全导航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损伤 应用 理论
2024/9/16
脑血管梗阻引发的缺血性中风是当前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使用细长导丝辅助的血管介入微创手术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梗阻疏通疗法。磁性软体导丝(Magnetic Soft Guidewire)的应用,有望实现在复杂血管环境中灵活穿梭,在梗阻疏通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如何确保磁性软体导丝在真实血管环境中的安全导航,避免对血管造成损伤,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揭示脊髓损伤纤维瘢痕细胞的起源(图)
脊髓损伤 纤维 细胞
2024/8/7
脊髓损伤导致病变部位产生纤维瘢痕,被认为是神经再生的障碍。关于纤维化瘢痕的来源是领域内长久争论的问题。一般认为,在非穿透性脊髓损伤中,纤维瘢痕细胞主要来源于血管周围成纤维细胞;而在穿透性脊髓损伤中,瘢痕主要来源于脊膜成纤维细胞。有研究认为,在穿透性和非穿透性脊髓损伤中,纤维瘢痕细胞主要源于周细胞。亦有研究发现,完全消融纤维瘢痕不利于损伤的修复,而部分减少纤维瘢痕会促进脊髓损伤恢复,提示脊髓损伤后纤...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绘制脊髓损伤的分子时空图谱并发现新治疗靶点(图)
脊髓损伤 分子时空 治疗靶点
2024/8/7
由于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再生能力非常有限,脊髓损伤 (SCI) 造成的伤害大多不可逆,往往导致永久性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尽管SCI的病程发展可以持续数月至数年,但最主要、最剧烈的改变则发生在损伤后的数小时至数天内。因此,系统性地解析SCI在不同时间、不同损伤距离、不同解剖区域和不同细胞类别中发生的基因表达改变、分子调控程序和细胞响应机制,对于全面理解SCI的病理过程和制定有效治疗...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研究组揭示脊髓损伤纤维瘢痕细胞的起源(图)
戴建武 脊髓损伤 纤维 细胞
2024/8/11
脊髓损伤导致病变部位产生纤维瘢痕,通常被认为是神经再生的障碍。关于纤维化瘢痕的来源是领域内长久争论的问题。一般认为在非穿透性脊髓损伤中,纤维瘢痕细胞主要来源于血管周围成纤维细胞;而在穿透性脊髓损伤中,瘢痕主要来源于脊膜成纤维细胞。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在穿透性和非穿透性脊髓损伤中,纤维瘢痕细胞主要源于周细胞。同时,有研究表明完全消融纤维瘢痕并不利于损伤的修复,而部分减少纤维瘢痕会促进脊髓损伤恢复,提示脊...
2024年7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方燕姗课题组、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彭广敦课题组和暨南大学李昂课题组合作,在Developmental Cell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A spatiotemporal molecular atlas of mouse spinal cord injury identifies a distinct astrocyte...
上海光机所在激光清洗提升熔石英元件损伤阈值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图)
激光 元件 损伤
2024/8/15
2024年7月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元件技术与工程部研究团队在激光清洗提升熔石英元件损伤阈值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首次提出了利用微秒脉冲CO2激光清洗提升熔石英元件的抗损伤性能。相关研究成果以“Microsecond-pulsed CO2 laser cleaning of high damage threshold fused silica”为题发表于Internati...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神经损伤 细胞 治疗
2024/8/25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372498、82071388)等资助下,郑州大学周南副主任医师、杨宁宁医师团队与吉林大学王元一副教授团队合作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Netrin-1工程化内皮细胞外泌体诱导再生前血管龛形成以加速周围神经损伤修复(Netrin-1 engineered endothelial cell exosomes induce the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