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学”相关记录30482条 . 查询时间(2.093 秒)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培育的3个水产新品种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图)
水产养殖 细胞 工程 育种
2024/11/8
2024年11月1日,农业农村部第863号公告发布了2024年审定的23个水产新品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选育的凡纳滨对虾“广泰2号”(登记号为GS-01-009-2024)、牙鲆“圣航1号”(登记号为GS-02-004-2024)及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完成的新品种福建牡蛎“前沿2号”(登记号GS-02-005-2024)榜上有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中国滨海养殖池及其排蓄水动态遥感监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图)
养殖 遥感 监测
2024/11/9
水产养殖业是最具潜力的粮食生产产业之一,在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问题以及促进地区发展和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1980s开始,中国滨海养殖池分布快速扩张,导致了一系列严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例如生境破坏、水体富营养化、生态系统退化等。为了实现滨海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需要对滨海养殖池的时空分布和排蓄水动态进行系统监测。
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所在改良盐碱土并促进棉花生长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改良盐碱土 环境 肥料
2024/11/8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由于其对盐碱胁迫有较强适应性,已成为拥有大面积盐碱土壤地区(如我国新疆)的首选经济作物。然而,在中、重度盐碱土壤环境中,棉花种子的萌发和活力均受强烈抑制,严重阻碍了幼苗根系发育并最终降低了棉花产量。农用微生物菌剂兼具改良土壤、促生增产、环保低碳等功效,是未来绿色肥料产品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因此,研究并开发盐碱地...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质稳定性的影响方面取得进展(图)
土壤有机 分析 颗粒
2024/11/9
土壤有机质(SOM)是影响土壤肥力和健康的关键因素,也是陆地最大的碳库,其含量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密切,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暖。施肥作为影响SOM含量的重要农田管理措施,受到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仍缺乏针对不同施肥措施对SOM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有机物料深混还田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酶活性方面取得进展(图)
土壤 结构 酶活性
2024/11/9
有机物质可以通过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积极影响,显著改善农田生态系统中碳氮循环和土壤肥力。秸秆和有机肥作为常见的土壤改良剂,结合不同的耕作方式(常规耕作、轮作和深埋),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群落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土壤酶活性是土壤微生物重要的指示性指标。土壤结构影响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供应、物质交换、气体循环、微生物活动和作物根系的延伸。土壤孔隙结构可以通过影响微生物生存环...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泥炭沼泽形成影响因素解析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解析 大气 土壤
2024/11/9
泥炭沼泽作为千年尺度碳汇效率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抵消人为排放CO2、减缓温室效应等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泥炭沼泽的形成意味着在局地尺度大气中CO2开始被吸收到土壤碳库中并以泥炭的形式长期保存。受全球温度变化影响,全球泥炭地大规模形成时间为全新世早期和中期并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寒冷的中高纬度地区。然而,与全球泥炭地大规模形成时间所不同,我国东北地区泥炭沼泽大规模形成时间主要集中在全新世的中期和...
水稻和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籽粒大小和粒重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挖掘调控水稻和小麦籽粒大小和粒重的关键基因并解析其分子机制,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克隆菜豆豆荚宽度的主效基因PvPW1(图)
基因 育种 遗传
2024/11/9
菜豆既是蔬菜又作为“小杂粮”,可与其它粮食作物合理搭配,平衡人体所需营养元素。在我国,手工直接采摘是菜豆的主要采收方式,菜豆豆荚形态—荚长、荚宽和荚厚直接影响豆荚大小和采收的难易程度。通过增加豆荚的荚宽获得形态较大的豆荚,能够提高人工采收的效率。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穗发芽抑制剂调控水稻种子萌发机制方面取得进展(图)
种子 改良水稻 分子 育种
2024/11/9
谷物穗发芽(也称收获前发芽,Pre-harvest sprouting,PHS)是指穗上生理成熟的谷粒在收获前发芽的现象,在全球性范围内都普遍发生,严重影响谷物的产量和品质,给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东北地理所方军研究员团队前期研究全面解析了ABA合成和信号途径调控水稻穗发芽的分子机制,为改良水稻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关研究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在Plant J(2...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种子萌发调控新机制(图)
分子植物 种子 酶
2024/10/24
2024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赵春钊研究组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FERONIA controls ABA-mediated seed germination via the regulation of CARK1 kinase activ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借助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手段,揭示了类受体激酶FERONIA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志喜课题组揭示大豆种子大小的调控机制(图)
田志喜 种子 蛋白 饲料
2024/11/6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作为全球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是人类优质蛋白和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尽管大豆原产于中国,但目前我国大豆供需矛盾严重,约85%的需求依赖进口。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大豆单产水平低,导致国内大豆产能供不应求。因此,提高我国大豆单产刻不容缓。种子大小是决定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大豆种子大小关键基因的鉴定及其调控机制的解析,对利用分子设计育种培育高产大豆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稳等-FR: 生态保护措施减缓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地退化的态势(图)
生态 评估
2024/10/25
为遏制草地生态整体恶化的势头,本世纪以来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草地自然保护区建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多个措施。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天然草地面积位居全国之首,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2024年来各级政府在内蒙古累计投入资金超500亿元,全区超4亿亩草地得以实行围封禁牧、超6亿亩草地实现草畜平衡管理。然而,这些生态保护措施在区域尺度上对内蒙古退化草地恢复的影响仍缺乏定量评估。对此,北京师范...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转座子改良水稻性状(图)
基因 编辑 育种
2024/10/24
转座子(TEs)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的DNA重复序列,约占水稻基因组的35%。转座子是植物产生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基因表达及表型变异。水稻的泛转座子变异图谱研究表明,转座子在水稻驯化和育种性状改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科研人员在水稻抗性淀粉形成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机理 育种 吸收
2024/11/6
抗性淀粉是健康人体小肠内难以消化吸收的淀粉及淀粉降解物的总称。摄入高抗性淀粉食品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对血脂异常、肥胖症和肠道疾病起到积极预防作用。普通稻米抗性淀粉含量不足1%,远低于健康饮食标准建议的10%。淀粉的消化特性与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链长以及精细结构密切相关。水稻育种主要通过调控淀粉分支酶(BEs)和淀粉合酶(SSs)的表达水平来提高抗性淀粉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