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自然资源统计学”相关记录38条 . 查询时间(4.112 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黄芪三萜生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生物合成 自然资源 氧化酶
2024/11/22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225043)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黄胜雄研究员团队在天然药物成分黄芪三萜生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药用黄芪三萜皂苷的完整生物合成(Total biosynthesis of the medicinal triterpenoid saponin astragalosides)”为题,于2024年10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植物》(Nat...
2024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LMB)海参研究团队在海参的沉积物摄食与营养获取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研究揭示了海参通过基因组、基因表达和共生微生物群的进化适应,使其可以大量摄食海底沉积物并从中获取营养,相关研究成果以“Sea cucumbers and their symbiotic microbiome have evolved to f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污水资源概念厂荣获国际水协会创新项目金奖和最高奖(图)
资源循环 生态环境
2024/10/13
面向污水处理降碳减污的国家战略需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等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久辉院士团队深入研究污水处理过程中物质流、能量流的转化规律,发展了污水资源化能源化理论和技术。他与多位行业权威专家共同提出“污水资源概念厂”设计理念,2021年推动建成全国首座污水资源概念厂,2024年该项目荣获国际水协会(IWA)创新项目金奖和本年度“全球唯一”创新项目最高奖(Grand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完成退役风机叶片改性沥青混合料示范应用路面铺筑(图)
应用 环境污染 资源
2024/10/14
风电作为清洁能源之一,替代火电可有效缓解当前社会面临的化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风电等清洁能源得到了蓬勃发展,我国风电产业并网装机容量已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甘肃省是我国风能资源较丰富的省区之一,有号称“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和被称为“风口”的玉门市,风能资源理论储量高达237GW,风能总储量居全国第五位,酒泉市已建成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华南植物园对种群动态的时空尺度特征分析取得进展(图)
分析 耦合 资源
2024/9/14
尺度效应显著影响生态模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对理解研究对象和生态过程的时间动态与空间依赖性至关重要。随着智能化监测技术的进步,时间和空间数据的测量和积累变得越来越容易实现,为揭示生物多样性的时间或空间变异特征提供了机会。然而,这也为针对此类数据的分析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很少有研究同时分析与比较种群或群落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仍有待探讨其在时空尺度上的同步性特征。
兴安岭-(外)贝加尔(兴贝)型多年冻土位于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多年冻土的最南端,兼有高海拔和高纬度多年冻土特征,对气候和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区内多年冻土连续度在0-80%之间,总体表现出多年冻土地温高、厚度薄、埋藏浅的特点。多年冻土和融区相互过渡,空间异质性强。兴贝型多年冻土对气候变暖和环境变化响应过程更加复杂多样,具有区域典型性和全球代表性。然而,对兴贝型多年冻土的研究远不及高纬度和高海拔多年冻土。
东北地理所在盐碱地改良产品落地转化取得重要进展
盐碱地改良 资源
2024/4/27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盐碱地资源与利用研究团队,在已有研发的苏打盐碱土壤专用改良剂“脱碱3号”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对材料的改性和活化,进一步优化配方,升级产品,研制出快速改良,稳定提质,物理、化学、营养优化调控和健康生境快速营造的土壤调理剂升级产品,并以该产品为核心,建立了与之配套的改良剂施用和灌排管理技术,形成苏打盐碱地改良综合技术体系。该成果“一种苏打盐碱地土壤新型复合调理剂及综合改...
北京林业大学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入选自然资源部首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适用技术目录(图)
自然资源 空间 生态
2024/8/23
2023年12月8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全国首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适用技术目录,全国有31项技术入选。北京林业大学申报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关键技术”成功入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师大江源团队揭示气候变暖可能导致欧亚大陆寒温带落叶松林的生长下降(图)
气候 自然资源 探测
2024/11/20
2023年6月8日,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专业博士毕业生李文卿(第一作者)、江源教授(通讯作者)及其生物地理团队的杜恩在教授、董满宇副教授和部分研究生,与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崔雪峰教授,哈佛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其他合作者,联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Reassessment of growth-climate relations indicates the pot...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海洋所在晚第四纪东亚季风降水演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图)
海洋所 四纪东亚季风 降水演化 自然资源
2023/5/10
2023年1月17日,Nature旗下地学top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在线发表了中科院海洋所万世明研究组在晚第四纪东亚季风降水演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海洋所科研人员与瑞典Lund University、西安交通大学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基于冲绳海槽北部IODP钻孔沉积物,对东亚北部40万年以来的降水历史进行了定量重建,结合古气候模型模...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揭示珠江形成于三千万年前(图)
珠江 自然资源 行星科学
2022/11/2
2022年10月28日,国际地学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在线刊发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暨南大学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Birth of the Pearl River at 30 Ma: evidence from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等在小面积斑块对维持整体景观连通性的作用研究中获进展(图)
新疆生地 生境斑块 自然遗产
2022/10/12
在破碎化生境中,维持和提高生境斑块的景观连通性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措施。较高的景观连通性有助于促进生物个体的迁移、种子和花粉扩散以及维持稳定的基因流,而较低的景观连通性将导致物种近交衰退、种群数量下降甚至灭绝。不同斑块维持景观整体连通性的贡献不同,以往研究多倾向保护面积较大、连通性较好的生境斑块,而忽略面积较小的斑块(小型斑块)维持整体连通性的作用。
南海海洋所获广东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图)
广东省 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 海洋微生物 菌种资源
2022/10/20
2022年1月5日,广东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颁发了2021年度广东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南海海洋所“热带海洋微生物药源分子勘探及其形成机制”荣获一等奖。“热带海洋微生物药源分子勘探及其形成机制”由南海海洋所研究员鞠建华带领团队成员李青连、马俊英、宋永相、田新朋、孙长利、秦湘静、李骏共同完成。该研究聚焦我国热带南海、印度洋独特、丰富的微生物新资源,突破了海洋难培养微生物的纯培养方法,从海洋沉...
全球10米红树林分布数据产品发布
10米红树林 分布数据产品 发布
202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