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水文地质学”相关记录115条 . 查询时间(2.64 秒)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变化对流域产汇流过程及水源涵养能力影响研究获新进展(图)
过程 水文 数据
2024/12/30
多年冻土在中国高寒地区广泛分布,其隔水作用使冻土流域产汇流过程与非冻土区有显著差别。多年冻土活动层的冻融变化对流域“降水-土壤水-冻土层上水-地表径流”的水交互迁移转化关系有直接影响,这种转化关系会因高寒植被下垫面的不同存在差异。

根据《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关于2024年度决策咨询专家团队申报暨征集选题的通知》(科协智函综字[2024]13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及时动员各分支机构积极申报,经中国科协组织专家评审并报批,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于2024年10月28日对第一批决策咨询专家团队立项项目予以公布,共计有67个决策咨询专家团队的立项项目,获得批准。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在自然约束下城市空间发展潜力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城市 空间 水文地质
2024/11/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正处在快速扩张向集约紧凑转型的关键时期,探索自然地理与环境因素对城市空间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潜力,可以揭示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影响。本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基于自然环境现状,从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条件、自然灾害等方面选择评价指标,构建了自然约束条件下的建设用地承载力评价体系。基于承载力评价结果,划定了基于自然约束下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库氮磷对流域上下游的响应差异显著(图)
水文 系统 数据
2024/11/10
湖库富营养化是我国水安全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氮磷削减是治理富营养化的关键,但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流域上下游的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塑造着湖库氮磷格局,因此,湖库氮磷对流域上下游不同区域的响应差异有多大?这一问题是我国湖库氮磷精准管控的关键科学问题。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人员应邀在第十七届国际泥炭地大会上作学术报告
第十七届 泥炭地 生物多样性
2025/2/10


西北研究院在青藏高原东南部黑碳气溶胶来源及影响研究方面获新进展(图)
水文 过程 气候
2024/5/22
黑碳气溶胶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吸光性,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大气升温气候强迫因子。黑碳沉降到雪冰表面会导致反照率降低,从而加速冰川和积雪的消融,进而改变区域的水文过程以及水资源变化。青藏高原是我国冰冻圈最为发育的区域,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数区域的冰川处于加速萎缩中,其中,黑碳等吸光性杂质的影响不可忽视。

2024年1月13日下午,成都山地所自主部署的“十四五”创新团队项目“高寒山地流域水文-生态-灾害关键过程感知、模拟与预测”在成都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生态所、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并对项目进行指导。所长文安邦出席会议。

2023年11月24日,生态环境部公布我国第一批55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名单,由精密测量院牵头申报的湖北洪湖站(湿地)成功获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以下简称综合站)是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生态质量监督监测与评价工作中发挥“控制性”作用,主要任务是“样地监测、积累数据;天地一体、地面验证;发现问题、服务监管;专题研究、培养人才”,是构建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迈出的关键一步。...

2023年11月22日,深圳市水务局牵头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和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水面智能安防无人船在深圳市松子坑水库开始上岗作业,显著提升库区安全管控的时效性、快速性、智能化和安全性技术水平。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JAMC: 西南山区小时尺度极端降水频次和强度双增(图)
水文 地质灾害 气象
2023/11/10
全球变暖背景下,全球的总降水量在增加,但短历时极端降水的增加趋势明显强于总降水量。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受亚洲夏季风、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西风槽、热带气旋、低空急流、西南涡和高原涡等多尺度系统影响,暖季强降水频发,常引发严重的水文和地质灾害,致灾风险强。以往研究指出,我国华南、西北和青藏高原等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而华北和东北等地则是减少趋势更为普遍,西南地区年降水量和降雨日数在减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陈利顶研究组分布式水文模型多目标多站点校验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陈利顶 水文模型 水文水质
2023/10/26
陈利顶团队与来自包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美国普渡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奥本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佛蒙特大学、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拜耳公司美国分部等多家科研和企业单位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分布式模型参数优化工具(Distributed Model Parameter Optimization Toolbox),并将该工具同广泛使用的SWAT模型进行耦合,构建DM...

2023年7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卢旺达强降水衍生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策略研究”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兰海和Richard Mind'je撰写的“Hydrogeological hazard susceptibility and community risk perception in Rwanda: a case study of floods an...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潘晓东正高级工程师主编的《乌蒙山区岩溶地下水资源与扶贫找水示范》正式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