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 信息科学秘系统科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信息科学秘系统科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79条 . 查询时间(4.906 秒)
冗余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救灾抢险与太空探索等领域的关键环节,2024年来逐渐成为控制领域的最热门研究方向之一。然而,对结构信息不准确或未知的冗余机器人进行运动规划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此外,若不考虑冗余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姿态约束,可能会因姿态的不可控性导致任务失败。
2024年1月5日-7日,由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主办的生物信息学算法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成功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的杰出专家学者,围绕“生物信息学前沿课题研究”展开深入研讨,为参会者带来了丰富而精彩的学术报告。
中国新闻网北京2022年2月28日电 (郭朝晖)天启星座19星(平安2号/延安号)27日搭载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天启星座第二阶段组网由此拉开序幕。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生物技术论文称,一种人工神经元可以与捕蝇草的生物细胞成功连通,还能让捕蝇草关闭叶子。这项研究结果或对将来脑机接口和软体机器人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介绍,神经形态仿生电子装置能模仿人脑的运作方式。脑机接口、假肢、智能软体机器人的未来开发都需要实现人工神经装置与生物系统的有机结合。然而,当前的人工装置生物相容性差,能源效率低,环路较为复杂。
“‘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孙伟介绍说,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要像‘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一样,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从全国角度一体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量子存储方法,有助于为大规模光量子网络铺平道路。新的量子存储系统依赖于原子核自旋,以自旋波的形式产生集体振荡,通过集体振荡有效地将几个原子连接起来存储信息。
影响量子密钥分发传输距离的首要因素是信噪比。原则上只要充分抑制噪声就可以提升传输距离。但也不能说噪声为零,就可以传输无限远,这是因为线路除了噪声还存在衰减,衰减会使得密钥生成率降低,密钥率太低则无法满足任何实际应用需要,即使没有噪声,也失去了应用价值。
中科院软件所团队日前发布全新量子计算编程软件——isQ-Core,并成功部署至世界领先的超导量子硬件平台,标志着国产量子计算软硬件结合迈出重要一步。“量子计算软件是连接用户与量子计算硬件设备的桥梁,量子计算软硬件的结合,将为更多不同行业人士进行量子计算相关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提供有力支持。”科研人员说。
2022年2月16日,上海市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上海市人民政府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有关情况。会上提到,2022年上海拟修改《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拟新制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上海市市政府有关负责人称,2022年市政府计划推进8件营商环境建设相关的立法项目,比如,聚焦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拟修改《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再比如,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拟新制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这两天,受天气影响,北京冬奥会相关赛事进行了延期调整,在冬奥会所有比赛项目中,雪上项目占到了60%。跳台滑雪、高山滑雪等都极具速度和技巧,气象对运动员的影响很大。在北京冬奥会上,“百米级”“分钟级”的气象系统确保了赛事的顺利进行,那么这些赛事背后的高科技产品是如何监测天气?
2022年2月15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三大挑战(2022)”。发布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卢锡城主持。
近日,由DeepTech深科技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共同评选的第五届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公布,榜单上的青年人被外界称为科学之光。此次公布的榜单上有5名女性,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段斯斯正是其中之一。在清华大学校内一家咖啡馆,科技日报记者见到了年轻学者段斯斯。她身材娇小,留着齐肩短发。这个看上去十分温婉的姑娘,体内却潜藏着巨大的能量。
澎湃新闻记者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方面获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离休干部、原三系主任蔡希尧教授,于2022年2月6日在深圳去世,享年96岁。蔡希尧,男,汉族,1926年2月出生,浙江乐清人,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4月离职休养。
今年37岁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颜成钢,专注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由他设计的算法能检测出网络中的不良视频信息,获得大规模应用。他常说,科研为国分忧,创新与民造福。他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规划、兴趣选择科研方向,做出更多解决实际问题、与大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研究。
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纳米科学并列为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是工业革命4.0的变革核心。其中,人工智能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技术体系内的数学基础、技术基础、机器学习方法、问题域,以及应用领域内的互联网、智能写作、机器翻译、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机器人、辅助教育、智能制造等。可以说,人工智能的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决定着一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劣地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