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海洋地质学”相关记录196条 . 查询时间(2.093 秒)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在亚北极太平洋海洋环流演化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自然资源部 太平洋 海洋环流
2025/1/3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地质室海洋地质过程及演化团队在末次盛冰期以来亚北极太平洋边缘海海洋环流演化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借助亚北极鄂霍次克海中部站位岩芯的黏土矿物和黏土组分的微量元素数据,重建了过去2万年来太平洋水入侵鄂霍次克海的演化历史模式。研究发现全新世以来,受到阿留申低压增强的影响,入侵鄂霍次克海的北太平洋暖水明显增强,该研究对于更好的认识亚北极地区的海洋环境演化具有重要作用。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工程中心“海洋工程动力环境与海岸保护修复”团队在泥沙动力学模式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基于三维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海洋模式(FVCOM)构建了“浪—流—泥沙—岩土力学”多要素耦合模式,在泥沙再悬浮机制表达及算法方面实现突破,并利用模式在黄河三角洲极端天气冲淤演变研究领域实现新进展。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度集中接收申请项目的评审结果,依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运行的自然资源部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获批项目1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基金项目5项,青年基金项目4项,专项项目2项。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在西太平洋海山群成因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图)
太平洋 自然资源部 地幔柱
2025/1/3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地质室海洋地质过程及演化团队在西太平洋海山群成因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对认识空间分布广、年龄和成分在空间上分布杂乱的板内海山群的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揭示沙茨基海隆的成因机制(图)
沙茨基海隆 洋底高原 海洋地质学
2023/10/16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揭示海底滑坡体的长期不稳定性及再活化机制(图)
海底滑坡体 长期不稳定性 再活化机制
2023/9/26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南海东北部陆缘发现陆壳裂洞(图)
南海 东北部陆缘 陆壳裂洞
2023/8/29

南海北部陆缘洋陆转换带深部结构及张裂-破裂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破裂机制 大洋地质 构造物理
2023/8/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联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综合利用主动源OBS广角地震数据、多道反射地震(MCS)数据、国际大洋钻探结果等,在南海北部陆缘洋陆转换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2023年7月31日发表于《构造物理》(Tectonophysics)。袁野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贺恩远和赵明辉为通讯作者,张翠梅、高金尉、张佳政和孙珍为共同作者。


2023年7月13日,《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海洋》(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以封面文章形式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关于西太平洋马努斯弧后盆地的最新成果。科研人员通过在超酸性火山-热液系统开展原位综合定量探测和微生物组学分析发现,在全球广泛分布的火山-热液系统中富含氢气,并孕育了可利用氢气的微生物群落。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北极海冰变化机制研究中获新进展(图)
气候变暖 北极海冰变化 海洋地质
2023/10/30
2023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球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目前的研究对于北极海冰变化的物理机制缺乏深入了解,现有模式对北极海冰变化结果预测仍存在较大偏差。中科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黄海军研究团队通过对卫星和再分析资料的分析,从不同时空尺度揭示了北极海冰的变化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于2023年7月10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limate和JGR-...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南海海洋所南科1#生物标志物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南海海洋所 南科1#生物 化学地质
2023/3/21
202223年1月19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颜文领导的“赵焕庭南海岛礁科学钻探研究攻关突击队”在南科1#生物标志物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Chemical Geology(《化学地质》)上,朱小畏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颜文为通讯作者,同济大学贾国东教授等为论文合作者。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提出一种新的马尼拉俯冲带演化模式(图)
马尼拉 俯冲带演化 大洋地质
2022/11/11
2022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赵明辉研究团队,联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法国海洋开发研究所等研究团队,对南海东北部马尼拉海沟的俯冲碰撞过程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新认识,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Tectonophysics(《构造物理》)上。刘思青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赵明辉研究员为通讯作者,高金尉副研和Sibuet教授为论文的共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