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资源经济学”相关记录26条 . 查询时间(2.574 秒)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海洋巨型单细胞多核钙化藻基因组异源多倍化与生物钙化机制(图)
细胞 基因 生物资源
2024/9/25
2024年9月23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林强团队,联合厦门大学、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等的科研人员,获得了海洋典型钙化藻——仙掌藻和叉节藻的全基因组,揭示了仙掌藻基因组异源多倍化与不对称进化机制,阐明了钙化藻生物钙化与单细胞多核发生的遗传与分子调控机理。
轻烃(C6–C13)是原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沸点低、易挥发的特点。轻烃包含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被广泛用作生物标志物分析的重要补充。传统的液态烃收集法会导致大量的轻烃蒸发损失,导致模拟实验产物与地质条件下的凝析油/轻质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但这种蒸发损失对轻烃生成潜力及轻烃参数的影响有多大并不清楚。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农林牧废弃生物资源(秸秆、枝条、牛粪等)。但长期以来,此类资源因无法得到合理利用,而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源。为此,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大型真菌种质资源与绿色发展专题攻关组以发展珍稀腐生型食用菌生产为目标,进行农林牧废弃生物资源清洁转化和高值利用研究,以期“变废为宝”,为该类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实践案例。
农业农村部公告第一批国家农作物、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农作物 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
2022/9/16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种业振兴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有关要求,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告第一批72个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和19个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名单,旨在打造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国家队”,加快健全我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揭示目前已知中国最古老的昆虫资源脉冲效应(图)
昆虫资源 脉冲效应 资源波动
2022/9/15
为进一步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有关要求,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2022年6月1日,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所协办、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和阿坝州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年大渡河上游鱼类栖息地保护河段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阿坝县阿柯河干流茸安乡石门坎举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阿坝州人民政府、四川省水产局、阿坝州农业农村局、马尔康市人民政府、阿坝县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领导以及四川足木足河流域水电开发有...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共抓长江大保护和长江十年禁渔决策部署,持续做好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经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沟通一致,2021年12月9日,农业农村部印发《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是我国首个针对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出台的专项实施方案,对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和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充分展示了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技术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引导公众自觉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采用3D打印制备出热狗仿生生物材料(图)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采用 3D 打印 热狗 仿生 生物材料
2019/9/11
在大自然中存在大量具有复杂多级结构、优异功能的物质。模拟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对于组织修复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制备技术很难实现生物材料的仿生多级制备,3D打印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则可以为仿生生物材料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大块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现代医学临床上的一个挑战,植入多孔生物支架是目前常用的修复大块骨缺损的方法。由于骨组织具有多级结构,其发挥了营养传输以及存储的作用。然而,传统的三维打印生物支...
美国当地时间4月17日,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AAAS)公布2019年新入选院士名单,12位华人入选,其中包括我校校友程亦凡和陈晓红。程亦凡当选领域为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分子生物学,他是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系教授,霍华德·修斯医学研究员(HHMI)。1978年进入武汉大学物理系,1991年获得...
近日,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结果正式公布,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共有519项成果获奖,一等奖98项,二等奖155项,三等奖259项,成果普及奖7项。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12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获奖总数较上届增加5项。获奖成果分布情况为:管理学院4项、人文与经法学院4项、马克思主义学院4项。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
2019年1月14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第十一届(2018年度)学术年会成功举办。昆明植物所党委书记杨永平研究员、种质资源库主任李德铢研究员,以及部门成员和研究生等11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年会。年会分别由种质资源库副主任李唯奇研究员、章成君研究员、郭振华研究员和伊廷双研究员主持。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我校首次获得一等奖,取得历史重大突破。本次我校共有2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智能化环境下战略型会计人才培养创新》(成果完成人:陈信元,李增泉,朱红军,朱凯,饶艳超)获得一等奖、《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经济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实践》(成果完成人:田国强,夏纪军,常进雄,冒佩华,陈旭东,杨有智)获得二等奖。所获奖成果是学校长期...
2018年8月1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应邀参加我校“院士华电行”活动,为在校师生作了“绿色生物制造”的专题报告。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副校长王增平会见了谭天伟院士。本次报告是我校6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院士华电行”的第25讲。谭天伟院士认为学科融合已经成为普遍趋势,所以要增加学科交叉,加强学科交流,才能更好地发展生物制造。他介绍了生物制造的发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