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工程学 >>> 环境保护工程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水污染防治工程 固体污染防治工程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噪声与震动控制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环境规划 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环境工程学相关记录2057条 . 查询时间(2.33 秒)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388102、42322403、42174096、42361144001和41974094)资助下,南方科技大学冉将军研究员、中南大学李建成教授团队等与海外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融水在冰盖内部的演化规律。相关成果以“基岩的垂直变化揭示了格陵兰冰盖内部的夏季储水量(Vertical bedrock shifts reveal summer water stora...
农田排水沟渠既是农业径流的汇,又是邻近下游水体的源,其沉积物在有机质矿化和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被认为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热点区域。此外,由于农业生产中农用塑料产品和抗生素类药物的广泛使用,部分污染物可能会随着地表径流排入农田沟渠,因此除了接收碳氮等污染物以外,农田排水沟渠沉积物还是微塑料和抗生素的潜在富集区。然而,在多种污染物联合作用下,农业沟渠沉积物的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其潜在微生物机...
2024年11月1日,国家林草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4—2030年)》专家论证会。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论证。规划以防沙治沙法、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在深入总结我国新能源建设和防沙治沙经验成就、科学研判当前形势的基础上,与《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林草局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在宁夏银川共同举办了2024年荒漠化防治技术与实践国际研修班。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24年10月22日研究结果揭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实施后中国大气汞浓度下降显著,证实了“大气十条”实现了人为源大气汞协同减排。相关成果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 ,NSR)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阴永光课题组在人为活动塑造鱼类汞浓度水平的地理差异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Human activities shape important geographic differences in fish mercury concentration levels”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 Food (https://doi.org/10.1038/ s43016-0...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查清植物适应重金属胁迫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伴矿景天(Sedum plumbizincicola)又称为超积累型东南景天,是我国东部古老矿区所发现的Cd/Zn/Pb超积累植物。之前研究表明,伴矿景天细胞壁修饰在其镉超富集和超耐受性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分子机制缺乏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2024年10月9日,中原油田安全环保部能源环保室主任胡艳峰带领工作人员先后来到天然气产销厂濮城增压站、天然气处理厂三气厂(二期)丙烷制冷压缩机改造现场,对其生产设备技术升级后能效提升情况进行质量回访。
地下水钒和氯代有机溶剂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生物还原是修复地下水污染的有效方法。关于乙烷作为电子供体驱动钒的生物还原过程,以及乙烷基膜生物反应器能否长期连续去除钒尚不明确。此外,乙烷与DCE、TCE在纯培养条件下可实现好氧共代谢,但是关于乙烷驱动下的长期连续处理及其应用仍待考察。
“向经典看齐”是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发起,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解读经典论文的系列活动。本活动旨在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勇于挑战高难度的科学问题,抢占科技制高点,向本领域顶尖的科学家看齐,力争取得原创性、颠覆性成果,传承经典、砥砺前行。
2024年9月29日,过程工程所牵头的“钢铁行业污染控制耦合能质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经过质询讨论,形成鉴定意见:该项目成果整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汞(Hg)是一种持久性污染物,通过大气环流可以造成元素汞(Hg(0))的长距离传输,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环境健康和生态风险问题。土壤Hg(0)排放是重要的大气汞排放源,在全球Hg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光还原、微生物还原和非生物暗还原都可能导致土壤Hg(0)的排放,但不同还原路径的贡献尚不清晰。
富营养化是当前我国水污染防治攻坚的重点任务。磷是湖库富营养化的关键限制性营养元素。过去十几年来,国家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等外源污染的治理,并取得显著成效。当外源磷得到有效控制,底泥内源磷成为湖库富营养化防治的关键。我国拥有各类水库约9.8万座,居世界首位。内源磷的强烈释放使得诸多水库正在遭受富营养化问题的严重威胁。由于对水库内源磷活化机理缺乏系统认识,制约了对水库水环境...
大气污染控制和减缓气候变化是持续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中国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对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协同控制需求尤为迫切。虽然30多年来,中国在空气污染治理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2024年9月27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通过构建“两相穿流膜”实现了湖泊-流域水体卤代化合物、硝酸盐和Cr(VI)等多种缺电子污染物的高效选择性去除。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与生态领域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论文第一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流域水安全重点实验室”和“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