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耕作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作物耕作学相关记录88条 . 查询时间(3.062 秒)
为助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实施和黑土地玉米单产提升,自四月以来,中国农机院耕作所播种机械研发团队在吉林拉开了玉米高速免耕精量播种春季田间试验的序幕。试验依托中国农机院牵头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黑土地绿色生产“耕种管”智能装备研发与示范”项目,项目启动以来,研发团队持续稳步推进任务实施,积极开展调研与试验。
近日,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祝英研究员与兰州大学生态学院教授熊友才团队在微生物共接种增强玉米抗旱性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揭示了微生物共接种增强玉米抗旱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论文在《总体环境科学》上发表。
2024年1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基于田间试验与空间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全球尺度上揭示了作物休闲季(收获后至播种或移栽前)氧化亚氮(N2O)排放相对全年排放的贡献具有显著差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上。
近日,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韦丽娇副研究员、黄伟华助理研究员和海南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董学虎副研究员主编的《甘蔗深耕深松技术》一书正式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我院长期从事甘蔗深耕深松技术领域科研人员的重要研究成果,也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甘蔗团队《甘蔗保护性耕作技术》系列丛书的新著作。
2023年9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在齐齐哈尔市泰来县举行“水稻全量秸秆秋水切埋还田技术”现场测产。结果显示,水稻亩产达到658.9公斤,比全量秸秆春旋还田、半量秸秆春旋还田分别增产10.2%和17.7%。该技术配套农机现场作业显示,秸秆压埋率95%以上,稻田表面基本无残茬,不搅浆、不破坏土壤结构。同时,对比春季还田,显著降低甲烷排放,秸秆腐解率提高15%以上。
2023年9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任务局和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在哈尔滨市闫家岗农场举行“薄层黑土地力提升与大豆丰产技术模式”现场测产及黑土重大任务示范观摩会。测产结果显示,大豆密度1.8万株/亩,较推荐密度提升12.5%;40亩示范田机收实测产量为228.5公斤/亩,较品种国审认定产量(183.4公斤/亩)提升24.6%,比当地国营农场高产田增加8.8%。
秋日的中原大地,成方连片的玉米地丰收在望。“把玉米种植密度提高到近6000株,这在以往都不敢想。通过密植精准调控技术,不仅把玉米的种植密度提高了,而且果穗大小均匀、籽粒饱满,农技部门预测产亩产1000公斤应该没问题。”在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姜店乡大王村田间,田园先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朝锁看着田间长势喜人的玉米露出了笑容。
《保护性耕作技术》电子书文字内容源于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在2006年创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科普图书。该作品采用“话题剧本+漫画+配音”的表达方式,围绕保护性耕作技术定义、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法等展开介绍,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组织专家团队到定兴县考察作物受灾情况,指导灾后作物生产,定兴县县委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完成的“甘蔗保护性耕作关键装备及协同调控增产技术”入选机械装备和设施工程类主推技术。
我国部分地区耕地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其中镉是首要的污染物。土壤镉污染会增加农产品镉含量超过食品限量标准值的风险,危害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严重时会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粮食作物中镉限量标准,一方面,能衡量土壤镉污染的程度和风险,是土壤污染防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修订的依据;另一方面,也是粮食进入市场流通的标准,对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关于大米等粮食作物中镉限量标准值存在很大争议:我们...
2022年8月28日,南京农业大学耕作制度与农田生态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Temporal complementarity be tween roots and mycorrhizal fungi drives wheat nitrogen use efficiency”在New Phytologist上发表。该成果揭示了氮高效小麦品种在花前依赖根系吸收氮素而花后依赖丛枝菌根真菌(AMF)促进花前...
2022年8月28日,南京农业大学耕作制度与农田生态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Temporal complementarity be tween roots and mycorrhizal fungi drives wheat nitrogen use efficiency”在New Phytologist上发表。该成果揭示了氮高效小麦品种在花前依赖根系吸收氮素而花后依赖丛枝菌根真菌(AMF)促进花前...
2022年8月20-21日,大田作物DUS测试技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主办,来自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17家测试分中心的24名代表参加了现场会议,另有30余名代表线上参会。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测试处副处长韩瑞玺、院科技管理处副处长翟一凡、作物所所长刘成出席会议。 开幕式上,翟一凡介绍了山东省农科院和济南测试分中心的基本情况,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韩...
2022年7月22日,《科学(Science)》杂志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研究成果。科研团队从碳-氮协同调控作物产量出发,鉴定到水稻中一个重要转录因子OsDREB1C,发现该转录因子可同时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作物产量。此外,OsDREB1C可使水稻提前抽穗,实现高产早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