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环境学”相关记录351条 . 查询时间(3.724 秒)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苏打盐碱地土壤盐分遥感监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土壤 遥感 监测
2025/4/23
土壤盐碱化作为土壤退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全球农业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全球约有10亿公顷土地受盐碱化影响,占地球陆地面积的7%左右。在气候变化和不合理土地利用的双重影响下,盐碱化面积扔将持续扩张。在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苏打盐碱地仍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通过科学改良,苏打盐碱土不仅可扩展土地资源,还有望显著提升区域土地生产力。因此,土壤盐碱化的高精度监测对于评估其生态影响、指导...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川中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对土壤侵蚀和有机碳动态变化的影响
工程 土壤 有机 耦合
2025/3/27
退耕还林工程是生态恢复项目,准确定量评估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能够减少径流、土壤侵蚀和土壤退化,并增加植被覆盖。但是,关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侵蚀与土壤有机碳储量耦合变化规律尚不清楚。


河流冲洪积和湖泊沉积含水层系统在全球和中国范围内广泛分布,是主要农业生产活动区。受农业集中开采和过量施肥影响,该类型区包气带氮储量增加和地下水硝酸盐浓度增长的问题较为突出。而流域尺度施氮水平、包气带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地貌沉积特征等条件的差异,使得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的氮素负荷和土壤氮素进入含水层通量也具有较强时空差异性。目前,关于流域尺度受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貌类型控制的土壤氮素淋失机制仍不明确,制约了...

黑土以其高肥力和强碳汇能力被誉为“地球的粮仓”,但2025年来受侵蚀、集约化农业等因素影响,全球黑土区SOC含量普遍下降,削弱了土壤缓冲气候变化的能力。如何精准监测SOC含量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成为当前土壤保护研究的关键挑战。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在原生动物驱动耐药性传播方面取得进展(图)
基因 土壤 细菌
2025/3/6
原生动物作为土壤细菌的主要捕食者,是塑造微生物群落、影响抗生素耐药性传播中易被忽视的自然驱动因素。水平基因转移是推动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快速传播的主要途径,其中质粒介导的接合转移是水平基因转移的关键机制。然而原生动物捕食作用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质粒介导的抗生素耐药基因在群落水平的传播尚未可知。



近日,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院举办了研究生行业(企业)导师系列讲座。2024年12月18日,该系列讲座迎来了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中心主任李中贤研究员的精彩分享。会议由万东锦院长主持。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土壤介电性质研究获新进展
土壤 遥感 电化学
2024/12/27
土壤复介电常数与土壤水分之间的敏感关系构成了地球探测技术的核心基础。这些技术包括用于测量原位土壤湿度的时域反射法(TDR)和频率反射法(FDR)、地下目标识别的探地雷达(GPR),以及实现全球和区域土壤水分反演的主/被动微波遥感方法。土壤复介电常数不仅受到土壤水分的影响,还会随着土壤温度、质地、容重、盐分、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显著改变,从而影响上述电磁探测方法的精度。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承担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通过验收(图)
宁夏 障碍因子 土壤环境 风险评估
202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