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 空间探测器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空间探测器相关记录170条 . 查询时间(2.047 秒)
空芯光纤具有高损伤阈值、宽带传输窗口、色散和非线性可调控等优点,为超快激光与气体介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理想平台。基于这一平台的少周期脉冲压缩、孤子-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超连续谱产生及紫外飞秒激光产生技术,在超快电子产生与调控、超快光谱学研究、燃烧诊断动力学探测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2024年10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基于空芯光纤的气体非线性光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高性能中波红外光电探测技术通常以无源被动的模式进行全天时工作,兼具远距离探测、抗干扰性和强穿透能力,在航天遥感、天文探测等多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4年来,新型范德华异质结BP/MoS2中波红外单元器件已被验证具备室温工作和高灵敏度兼顾的红外探测能力,有望推动红外光电装备小型化、轻量化,但是更具应用价值的阵列化器件鲜有报道。究其原因,目前这种基于新型范德华材料的异质结探测器通常是通过机械...
2024年9月27日,《Science》期刊在线发表题为《猕猴额叶皮层对空间序列信息的工作记忆编程》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王立平研究组完成。通过训练猕猴在工作记忆中完成对空间序列的排序任务,发现了猕猴群体额叶神经元对时序记忆操作的表征与运行计算机制。
2024年8月19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物理中心研究员雍高产在核物质相结构与中子星“超子谜团”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快报B》(Physics Letters B)上。
2024年8月2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范一中领衔的研究团队,利用引力波探测器阵列LIGO-Virgo-KAGRA的GWTC-3观测数据研究了并合黑洞的形成问题,揭示了恒星塌缩形成和重复并合形成的两类黑洞的分布特征。研究成果以Resolving the stellar-collapse and hierarchical-merger origins of the coalescing bl...
2024年7月8日,发射升空仅两周的中法天文卫星传来喜讯。经过在轨测试,卫星平台工作正常,卫星与地面四十多个VHF快速通信站建立了实时连接,中法双方四台有效载荷均已完成开机测试。其中,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伽马射线监测器(GRM)开机后不久便成功探测到首个伽马暴,并向国际通用协同网络发布了三个伽马暴坐标。
面向“暗物质间接探测”和“伽马射线时域天文”两大国际竞争激烈的领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牵头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临沂大学等单位(以下简称“VLAST合作组”)提出了甚大面积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Very Large Area gamma-ray Space Telescope,VLAST)计划。VLAST是下一代旗舰型空间伽马射线望远镜,致力于引领...
2024年6月6日14时4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并于15时24分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交会对接的关键设备——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研制。
印度太阳探测器Aditya-L1于1月6日成功进入距地球约150万公里的拉格朗日点1(L1)周围的光环轨道,将在五年内对太阳进行各个方面的重要观测。从L1开始,航天器将能够观测到太阳活动增强所产生的粒子和辐射如何产生影响,并详细研究恒星外表面——这在地球或其轨道上通常是不可能实现的。
2023年12月19日,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颁奖大会举行。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共授予56位杰出科技工作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空间机构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戚发轫院士获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常务委员李德才教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美国小行星采样探测器“奥西里斯—雷克斯”(Osiris-REx)于9月底在美国犹他州沙漠中安全着陆,并带回了从贝努小行星上采集的250克样本。贝努小行星有45亿年历史,蕴含源自太阳系早期的物质,被认为是2349颗最终可能撞击地球的危险小行星之一。研究贝努有助于增加科学家对宇宙形成及地球生命起源的了解,深入探索可能威胁地球的小行星。
2023年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季江徽课题组利用光学观测数据与自主研发的精密定轨软件,揭示了天问二号任务探测目标近地小行星(469219)Kamo'oalewa(简称2016 HO3)的轨道特性与误差传播规律,并估算了其雅尔科夫斯基效应。该成果对天问二号任务的实施及科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学杂志》(The Astronomical Journal)上...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丁国强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利用中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观测数据,研究了中子星低质量X射线双星天蝎座X-1(Sco X-1)硬X射线辐射规律及辐射起源。此项研究对揭示产生中子星低质量X射线双星硬X射线辐射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发表(Ding et al., 2023, ApJ, 950, 69)。
基于现有地球轨道高精度星地/星间测距、测月系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引力波实验中心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利用引力波轨道共振效应,实现超大质量双黑洞并合引力波信号有效探测的高度可行方案。该方案整合现有测距、测月任务观测数据,在无需额外投入情况下推进了未来数年内uHz-mHz频段引力波观测的研究。2023年7月19日投入应用后,即将并合的SDSSJ1430+2303双星系统,有望在国际上首次观测到孤立超大质...
2023年4月25日下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阿尔法磁谱仪探测器升级和物理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及项目参研人员代表40余人,通过现场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启动会。会议由项目专家组组长陈和生院士...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