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细胞生物学”相关记录3022条 . 查询时间(2.062 秒)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活细胞内线粒体蛋白质原位构象和相互作用解析新技术(图)
细胞 蛋白质 解析
2024/11/23
2024年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1810组)张丽华研究员、杨开广研究员团队在活细胞内线粒体蛋白质原位构象和相互作用解析方面取得新进展,构建了靶向线粒体的活性氧(ROS)响应交联剂递送纳米颗粒(R-CDNP),解决了目前载体交联技术(CD-MS)中,交联剂的靶向可控释放问题,从而实现了活细胞线粒体的蛋白质原位构象和相互作用的解析。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土壤中根系形态时空变化机制(图)
土壤 解析 细胞
2024/11/23
植物三维结构形成的核心是细胞分裂方向的精确控制。植物细胞通过平周分裂实现径向生长而变粗,通过垂周分裂促进纵向生长而变高。不同的细胞分裂方向组合产生了自然中多样的植物形态。当前,关于控制细胞分裂方向的机制仍然未知。解析控制细胞分裂方向的关键因子及机制,对在细胞水平上重塑植物结构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肿瘤微环境是一个由多种类型细胞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实体肿瘤内,除了癌细胞之外,还存在数量可观的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多种免疫细胞,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等。大量研究表明,这些不同类型细胞的比例,在多种癌症类型中与患者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因此,精准量化肿瘤微环境中各类细胞的比例,对于深入理解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优化癌症诊疗策略等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细胞状态转化中基因调控网络的动力学研究(图)
细胞 基因 网络 动力学
2024/11/14
细胞状态转化广泛发生于多种生物过程比如分化和重编程。作为由许多基因组成的复杂调控网络控制的动力学系统,细胞如何协调基因表达簇的切换对于状态转化至关重要。单细胞基因组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在高维基因空间刻画细胞状态转化的动力学成为可能。
中国科学院水生所揭示原生动物细胞极致动态形变的分子基础(图)
动物 细胞 分子
2024/11/12
真核细胞依赖形态的动态变化来执行多种功能,以维持基本生物过程并调控细胞行为。单细胞捕食性原生动物——长吻虫,其形态与天鹅相似,其中常见种天鹅长吻虫(Lacrymaria olor)因此得名。长吻虫细胞在结构上可划分为三个部分:从后端到前端依次为胞体、“颈部(脖子)”和“头部(口器)”。长吻虫通过不断伸缩其细胞颈来搜索和捕捉猎物,在这一过程中,颈部可以延伸至胞体长度的30倍之多,展现出极致的动态形态...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揭示免疫球蛋白驱动炎性衰老的机制(图)
免疫 蛋白 细胞
2024/11/6
生物体的精密组织结构的形成,依赖于数十亿细胞在器官、系统乃至整个生物体中的协同作用,这些细胞共同维系着生命活动。而衰老是一个复杂、异质、异步和非线性的过程,通常伴随着细胞功能的下降和紊乱度的增加,即熵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衰老导致组织内细胞结构和特性发生不均衡变化,不仅扰乱了细胞内部的分子调控网络,也深刻影响了细胞在器官内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目前,我们对衰老如何在空间层面引发组织和细胞退变的理解仍...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交叉中心揭示了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广谱启动机制(图)
细胞 蛋白 分子
2024/11/9
程序性细胞死亡主要包括凋亡、程序性坏死、焦亡。凋亡由一系列caspases 蛋白介导,焦亡主要由caspases和gasdermin蛋白介导,而坏死通常发生在caspases被抑制的情况下。因此,不同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具有相同/类似的分子特征。然而这些程序性死亡是否通过相同或类似的机制来启动仍然未知。
果糖是最常见的食品甜味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含糖饮料、糖果和烘焙食品的加工。在过去200年间,人类对于果糖的摄入量增长超过100倍。过量摄入果糖与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摄入过量果糖会增加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然而,一直没有研究揭示果糖在结直肠癌进展中的功能和机制。2018年,卜鹏程团队研究成果首次证明高果糖饮食能促进结直肠癌的肝转移,结直肠癌细胞利用肝脏中丰...
植物由于固着生长的特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面临多种环境变化。为了适应复杂的外界环境,植物进化出一系列精密的机制。在逆境条件下,植物往往牺牲自身的生长以增强生存能力。通过调控生长发育及胁迫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植物能够更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实现生长与胁迫响应之间的平衡。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录水平,然而其中的翻译调控机制仍知之甚少。核糖体作为细胞内的翻译机器,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场所,且容易受到各种...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叶面喷施锌硒降低水稻镉转运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污染 细胞 活性
2024/11/13
水稻镉污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叶面喷施技术可以缓解水稻中的镉污染。当前对喷施单一调理剂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但对复合调理剂的应用及降镉机制仍缺乏、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中国科学院营养与健康所等发现在翻译水平调控T细胞死亡的关键因子(图)
营养 健康 细胞
2024/11/2
2024年10月2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姚依昆研究组等合作完成的题为AMBRA1 controls the translation of immune-specific genes in T lymphocyt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筛选并鉴定出FAS介导的T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关键调控蛋白AMBRA1,揭示了AMBRA1在翻译水平控制TCR信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细胞衰老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细胞 病理 胚胎
2024/11/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088101、91849202)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斌研究员团队在细胞衰老的谱系示踪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鉴定不同类型衰老细胞的特定功能(Identifying specific functional roles for senescence across cell types)”为题,于2024年10月4日在《细胞》(C...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工程化益生菌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取得进展(图)
治疗 临床 病理
2024/11/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22502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魏炜研究员、马光辉研究员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崔一民教授合作,在工程化益生菌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工程化益生菌通过恢复肠道菌群稳态和氧化还原稳态改善溃疡性结肠炎(Engineered probiotic ameliorates ulcerative colitis by restoring g...
中国科学院研究发现聚糖分子调控帕金森病致病蛋白相变聚集并抑制其病理毒性(图)
分子调控 蛋白 相变聚集 病理
2024/11/2
在阿尔兹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条件下,致病淀粉样蛋白如Tau和α-syn通过液-固相变聚集形成病理淀粉样纤维聚集体。致病淀粉样蛋白是相关疾病的核心病理标志及重要的诊断和治疗靶点。有研究发现,细胞内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对病理蛋白聚集具有动态调控作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鲜有关于生物体中执行生物学功能的另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糖类分子是否以及如何调控蛋白病理性聚集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发现聚糖分子调控帕金森病致病蛋白相变聚集并抑制其病理毒性(图)
分子 蛋白 病理
2024/11/9
在阿尔兹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条件下,致病淀粉样蛋白(如:Tau和α-syn)通过液-固相变聚集形成病理淀粉样纤维聚集体,是相应疾病的核心病理标志及重要的诊断和治疗靶点。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内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如核酸、脂质以及代谢物)对于病理蛋白聚集具有动态调控作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针对生物体中执行生物学功能的另一类重要生物分子-糖类分子是否以及如何调控蛋白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