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工程传热、传质学”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1.64 秒)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精密测量院在分子筛限域传质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精密测量 分子筛限域 传质机制
2023/5/12
2023年4月6日,精密测量院郑安民研究团队在沸石分子筛限域扩散领域取得新进展,利用分子筛限域环境实现长链烷烃分子自由度的精准调控,通过分子“悬浮”效应实现其超快扩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随着电子芯片朝着高性能化和微小型化的快速发展,其热流密度不断增加,部分高性能芯片的热流密度已超过500W/cm2,传统的风冷、液冷以及被动式冷却技术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热失效成为电子设备失效的主要形式;发展先进高效散热技术是解决芯片热失效的有效对策。射流冲击结合微结构表面强化沸腾传热技术作为一种新型主动散热技术,具有结构紧凑、传热系数高、有效消除局部热点等优点,可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
供冷供热约占全球终端能源消耗的50%,且预计在未来十年将保持快速增长。目前大部分热能供应来自化石燃料,贡献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在双碳目标的迫切需求下,发展低碳供冷供热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区别于电力驱动的制冷制热解决方案,吸附式制冷/热泵可以利用太阳能、地热能、低温废热等低品位热能进行驱动,是一种极具潜力的低碳供冷供热技术,而开发高效稳定的吸附材料是吸附式制冷/热泵应用的决定性因素。
受限空间内的熔盐相变是异质基体与相变热相互作用的关键纽带,决定了多相复杂材料系统的热传递及迁移过程。材料原位结构表征和热测量方法获得了组分、相态、热量等随温度的变化数据。但这些元素相互之间如何关联,结构演变指示着怎样的能量迁移过程,仍需进一步探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储能研发中心研究团队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对受限空间内熔盐相变特性进行研究,并将材料相态演变规律、潜热和分子模拟进行多尺度...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获得佳绩
2022/4/11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的评审结果。学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共获资助项目11项,其中包括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7项、青年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聚焦基础、前沿、人才,注重创新团队和学科交叉,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2021年项目指南发布后,学院组织和动员学院老师积极申请,并组织申请书形式审查、专家督导修改等工作,为老师们高质量地申报提供服务。在接...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举办传热基础研究学术论坛活动(图)
传热传质 热工学 仿生热学
2022/5/20
2021年1月29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青年创新促进会与研究所科技处共同举办了传热基础研究学术沙龙,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郭江峰研究员、蔡军研究员、李勋峰研究员作为该研究方向代表参与到了学术沙龙的讨论中。
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刘震涛教授课题组在传热传质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ZJU TOP)发表文章(图)
航空发动机 散热 活塞发动机 传热能力
2022/3/9
航空发动机应用于高空,飞行跨度较大,温度剧烈变化,温差在少十度甚至到上百度。与此同时,大气环境产生剧烈变化,增加了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要求。与地面环境相比,万米以上高空的散热条件恶劣。空气密度随海拔的递减又对活塞发动机提出了增压要求,从而给热管理系统引进了增压中冷这一新的热源,进而增加了冷却系统的负荷。这些因素制约着航空活塞发动机性能的提升和轻量化的发展,成为了困扰航空活塞发动机技术突破的瓶颈之一。
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广东工业大学承办的2020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术会议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展交流会于2020年11月27日至11月29日在广州召开。
近日,我校材料学院曹兵教授、李培副教授(通讯作者)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Tailoring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crosslinked polymers for pervaporation desalination”的研究论文(Nature Comm. (2020) 11:1461 https://doi.org/10....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技术是世界各国在争相研究的国际前沿技术。该技术采用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作为循环介质,在相同条件下,比传统的水蒸汽朗肯循环发电技术效率高出5%~10%,同时设备体积和重量大大减少。得益于这两大突出优势,该技术在太阳能光热发电、中小型核电和舰船动力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能耗行业能耗占工业总能耗约70%。余能占工业总能耗48%,其中烟气余热占余能35%,烟气余热回收率目前仅为29%,相当于2.4亿吨标煤未得到回收利用,与国外平均水平存在15-20%差距,烟气余热回收节能潜力巨大。含凝尘高温烟气在有色、钢铁、化工、建材等领域的炉窑中广泛存在,例如铜冶炼闪速炉,转炉,电石炉,玻璃窑等。其粉尘成分复杂,烟气温度高,在过滤时部分粉尘处于熔融态,高温余热...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青年教师马维刚等获颁2018年度国际传热传质中心奖项Hartnett-Irvine Award(图)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青年教师 马维刚 2018年度 微纳米尺度热物性 传热
2019/6/24
日前,国际传热传质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Heat and Mass Transfer)将2018年度“Hartnett-Irvine Award”授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马维刚副教授,硕士生石少义、博士生施徐国和张兴教授(通讯作者),以表彰该团队在微纳米线材多物性参数综合表征中所作出的杰出工作。微纳米线材在微纳机电系统和电子器件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其物理性质与宏观材...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传热传质研究中心光电系统热管理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效高可靠LED灯具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微槽群复合相变热沉中介质流动与强化换热特性影响的研究。该团队根据微槽群毛细润湿及其流动特性,发展了微槽群毛细润湿及流动特性的理论模型,旨在揭示微槽群取热热沉微流动机理及其与复合相变强化传热的内在联系。由于毛细压力梯度的逐渐变化使得曲率半径连续变化,...
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四期刊获中国高校期刊奖励
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 四期刊 中国高校 期刊奖励
2018/11/20
2018年11月5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近年来,科技期刊社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创建“名刊强社”为目标,认真谋划发展蓝图,实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