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纺织科学技术 >>> 纺织技术 >>> 化学纤维纺织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纤维纺织相关记录47条 . 查询时间(2.203 秒)
2024年8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热化学研究组(DNL1903组)史全研究员团队与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前期柔性相变薄膜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化学交联合成方法,并利用湿法纺丝技术,开发出了一种具有固-固相变特性的本征柔性相变纤维。
2022年8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袁有禄研究员团队改进了挖掘数量性状位点(QTLs)常用的结合高通量测序的混合分组分析法(NGS-BSA),进一步提高了定位QTLs的分辨率和稳定性,并利用该方法成功挖掘出与陆地棉重要产量性状——衣分相关的QTLs及候选基因,为改良衣分进一步提高陆地棉产量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成果以“AAQSP increases mapping resolution o...
纳米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具有易降解、可再生、无毒性且廉价易得等优点,有望代替传统石化资源并用于生产各种高附加值先进功能材料。根据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和来源区分,纳米纤维素通常可分为三类:纤维素纳米晶(CNC)、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和细菌纤维素(BC)。
纳米纤维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被认为是制备混合水凝胶的理想刚性增强材料。但不透明纳米纤维在水凝胶基体中的层状沉积或不均匀分布会导致混合水凝胶的机械性能变低,透明度变差。在不影响透明性的前提下,制备一种坚韧、可拉伸、均匀的纳米纤维增强离子导电水凝胶仍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0年第22号公告,自2021年5月1日起,GB/T 4146.1-2020《纺织品 化学纤维 第1部分:属名》取代了2009版。化学纤维尤其是改性纤维名称在水洗唛上的标注迎来重大更新,通过组分和成分检测的含百草成分的粘胶纤维,名称可在水洗唛上标注为“粘胶纤维(含有百草艾草/百草原茶)”。
智能传感器可分为压力传感器、应变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不同类型。其中,非接触式湿度传感器利用空气中湿度场的变化进行监测,可以有效避免机械接触和细菌交叉感染。但目前常用的湿度传感器材料主要由刚性半导体组成,其刚度大、变形难、稳定性差,较难应用于医疗监测器械。因此,通过合理的选材和结构设计来提高设备的灵活性和灵敏性,以确保其能适应各种可变形场合。
早在几千年前,天然纤维就已被人类用于制作服装。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人们对服装的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更多类型的功能性纤维被研发出来,如中空纤维、超细纤维和气凝胶纤维。其中,具有超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和超低密度的气凝胶纤维被认为是下一代绝热纤维的首选,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传统的湿法纺丝方法在气凝胶本体的静态溶胶-凝胶转变与动态的湿法纺丝工艺之间存在明显的冲突,因此通过传统的湿纺方...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高性能的压力传感器在人造假肢、智能机器人、电子皮肤和可穿戴电子等方面应用广阔。基于传统金属和无机半导体材料的压力传感器灵敏度高、响应快、稳定性好,但是传感范围有限,柔韧性差,且制备复杂,成本高昂。
陶瓷气凝胶由于低密度、大比表面积、优异的耐火性和低导热性等特性在热/声/电绝缘、催化剂载体、过滤器和储能材料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其固有的珍珠项链状的微观结构导致其不能形成有效的连续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
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这种分离过程为物理变化,不发生相的变化,也不需要添加助剂,在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和废水处理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安全防护用纺织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等环境中,为免受各种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素的伤害而使用的纺织品。根据最终产品的应用领域,可分为工业防护纺织品、农用防护纺织品、军工防护纺织品、民用防护纺织品、医疗防护纺织品、运动防护纺织品和太空防护纺织品等几大类。
2020年12月8日,ISO/TC38/SC23(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纤维和纱线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下发N678号文件,正式确认东华大学牵头提交的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提案“纺织品-亚麻纤维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Textiles – Determination of components in flax fibres),通过3个月的投票达到立项要求,获得立项,编号为ISO/NP 5773...
2020年10月20日,为期3天的2020国际纺联年会正式拉开帷幕,本年度年会由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和国际纺联秘书处共同承办。因疫情影响,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主会场设在韩国首尔,中国、巴西和德国各设一个分会场。本次年会主题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全球纺织供应链的重塑”。
近日,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揭晓,我校纺织学院覃小红教授入选。覃小红,教授、博导,现任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多维度微纳米纤维集合体介质诱导成形理论与技术产业化研究,在微纳米纤维集合体成纤窄分布及纺织结构成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她创建了空间对称高曲率液面静电纺纤维控制理论体系,创新了片状精准结构静电纺非织造材料宏量制备技术,创立了束状高取向静电纺纤维微张力纺纱系统,破解了窄分布微...
近日,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揭晓,我校纺织学院覃小红教授入选。中国青年科技奖是在钱学森、朱光亚等老一辈科学家提议下于1987年设立的,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共同举办,旨在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表彰不超过100个名额,对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