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能”相关记录44条 . 查询时间(3.531 秒)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外发现一种酶可利用微量氢气产生电能
酶 电能 结构
2024/9/11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研究发现一种酶,可利用大气中的氢产生电能,相关研究发表在《Nature》上。研究表明,许多在南极土壤、火山口和深海等环境中的细菌可利用大气中的氢作为能源,维持生存和生长。科研人员从耻垢分枝杆菌中提取出被称为Huc的耗氢酶。然后利用显微镜(cryo-EM)确定这种酶的分子结构和电通路,并通过一种电化学方法证明了纯化的酶可在微量氢浓度下产生电能。研究显示,这种酶非常稳定且高效,在冷冻...
解析“十四五”增量配电改革:进一步向社会资本放开
增量配电改革 能源电力 能源低碳发展
2022/4/15
国家能源局:落实“隔墙售电”相关价格政策,推动分布式发电参与绿电交易
“隔墙售电” 分布式发电 绿电交易 新型储能
2022/4/15
重庆电力领域将实现碳减排逾5600万吨
重庆 电力领域 碳减排 5600万吨
2021/3/24
记者从国家电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获悉,重庆通过消纳清洁能源发电、降损等工作,“十四五”期间电力领域将实现碳减排超过5600万吨。
2020年11月19日,由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供电局电力试验研究院牵头、四川大学电能质量与优质供电团队共同参与编制的3项国家标准,《1000V以下敏感过程电压暂降免疫时间测试方法》(GB/T 39227-2020)、《电压暂降/短时中断 低压设备耐受特性测试方法》(GB/T 39269-2020)、《电压暂降指标与严重程度评估方法》(GB/T 39270-2020)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
远东电缆助力国之重器闪耀世界!(图)
远东电缆 水电站
2020/12/28
2020年11月26日,由华东院承担全过程勘测设计的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拱坝5号、27号坝段同时率先浇筑到顶,为确保2021年首批机组发电,奠定坚实基础。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电能替代领域创新
电能 低碳能源
2020/12/28
当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性问题仍较突出,碳减排任务仍然艰巨。面对能源转型新目标和能源发展新趋势,需要在电源侧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增加低碳能源的供给,同时在需求侧大力实施电能替代,提升社会能效。
记者从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基于区块链的光伏扶贫运营管理全过程监测系统,目前在青海已进入调试运行阶段。这标志着大数据技术将全面融合到光伏扶贫领域,提升光伏扶贫产业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消息,第四代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日前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完成首次作业后,全面投入配网运行。至此,国网公司已成功完成双臂自主、单臂人机协同、单臂辅助自主3种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研发,在有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有效防范了作业中人身安全风险。
二氧化碳(CO2)电还原技术可以在温和条件下,使用清洁电能将CO2转化为碳氢燃料,在解决由于间歇性问题造成的新能源弃电浪费的同时,还可以缓解温室气体CO2造成的环境问题并获得高附加值的碳氢化合物。CO2电还原技术的核心是在阴极进行的CO2还原反应(CO2RR),即以水和CO2为原料,在还原电位下转化并获得一氧化碳、甲烷、甲酸、甲醇、乙烯、乙醇、乙酸等产物。然而,CO2拥有一个高度稳定的化学结构,不...
2020年5月13日,中国科学报刊登了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马钊教授的前瞻技术观点文章——“未来供用电系统:新一代低压直流”。这篇文章是为国家电力能源十四五规划的建言献策。文章阐述了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的特点、模式、应用和意义,以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为建设目标,建议将“集成分布式光伏+低压直流电源+储能的新型供用电模式”纳入十四五能源规划。文章建议开展顶层设计,规划先行,...
2020年4月29日,由中国电科院承担的“电能计量箱智能检测系统及两化融合质量体系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汇报,审查了相关技术资料。经过质询、答疑和讨论,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的创新性显著,具有广阔的前景及应用推广价值,其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新型氟基固态电解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新型 氟基固态 电解质
2020/3/16
二次电池是现代和未来大规模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和军用电源不可或缺的储能元件,当前的锂离子电池面临着能量密度无法满足电化学储能需求,以及有机电解液可燃和泄露致使存在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锂金属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但面临着锂负极枝晶生长等问题。固态锂金属电池由于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双重潜在优势,是下一代电化学储能体系的研究热点。作为关键组分的固态电解质的性能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固态电池能否成功运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