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专门史 >>> 城市史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城市史相关记录42条 . 查询时间(0.805 秒)
为更好地发挥《内蒙古年鉴》服务现实的作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从2025年1月起,逐月编辑推出《内蒙古月鉴》,梳理内蒙古当月发生的大事、要事,及时为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提供资政参考。《内蒙古月鉴》分设“时政要闻”“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事业”“生态建设”等栏目,在“内蒙古党史方志网”“方志内蒙古”等平台逐月推送。1月刊当期字数3.1万字,收录图片29幅。
《林芝史志》是中共林芝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的地方党史、地方志的学术性内刊,于2017年创刊。期刊立足林芝,凸显林芝题材,力求充分体现史志界对林芝的研究最新成果,服务于林芝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为了办好本刊,自公告之日起特向市内外专家学者、高校师生、党史和地方志研究爱好者及名家新秀、广大读者公开征稿。
2025年1月,由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全程全面业务指导、毕节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纂、贵州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景展现毕节数千年文明进程的权威性地方史著作——《毕节简史》面世发行。该书系统梳理了毕节从远古时期至2022年的历史变迁,是一部通俗易懂、脉络清晰的毕节历史读本,填补了毕节地方综合性通史类著作的空白。
2025年1月15日上午,《惠州简史(古代部分)》新书发布会在市档案馆(市地方志办)举行。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涛,市委常委、秘书长冯起忠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涛表示,《惠州简史(古代部分)》是填补惠州地方史空白之作,体现了惠州市委、市政府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视。该书是惠州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将为惠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和力量,希望惠州以此为契机,高质量推动地方史编纂工作...
2024年12月13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会同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攀枝花市地方志编纂中心、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联合编辑的《巴蜀史志》“三线建设”专刊出版,为三线建设决策60周年献礼。
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2021年8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启动了贯通深圳古今的地方历史文献丛书——《深圳通史》的编撰工作。该丛书分为古代卷、近代卷、当代卷三卷,继2023年12月《深圳通史(古代卷)》出版后,《深圳通史(近代卷)》2024年2月由深圳出版社出版发行。
近日,由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教授周嘉撰写的著作《漕挽纷华:明清以来临清城市空间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门课程获批陕西特色线上课程。
“对面的中山路在民国之前是武昌城的护城河,在南宋时期这里是岳飞经常出入的地方……”2023年2月19日,在武汉蛇山大东门,武汉文旅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开展“寻踪岳飞——武汉‘城市考古’”第二课堂主题活动。
香港贸易发展局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第32届香港书展将于2022年7月20日至26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本届书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庆祝活动之一,将举办超过600场讲座及文化活动。
2022年6月12日,济南社科院副院长张华松以“济南古城的起源与城垣变迁”为题作专题报告。该讲座是“力学笃行”历史学实践教学系列讲座的第二讲,讲座由历史系主任谭景玉主持。
由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曹牧副教授撰写的论文《饮水、深井与氟齿病一全球化视野下清末民初天津地下水资源开发及影响》在《清史研究》2021年第6期发表。该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天津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文章认为,1860年天津开埠建立租界,受全球流行性疾病和卫生革命影响,租界中的西方人出于自身卫生安全而在天津寻找新的清洁水源。他们改革了天津的供排水设施,建立了第一套自来水系...
2022年3月15日,《巴蜀史志》2022年第1期出版发行。本期设“时政辑要”“封面故事”“人物访谈”“蜀中人物”“巴蜀文献研究”“红色记忆”“盆地探秘”“《中国省别全志·四川省》评析”“资治探索”“方志动态”等10个栏目,共发表23篇文章,20余万字。同时,本期启用中国当代作家、诗人、书法家马识途104岁时为《巴蜀史志》题写的刊名。
一位城市学家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城市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累积下来的牌坊、院落、街道、老民居等文化遗产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是代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以首都北京为例,全市现有7项世界文化遗产、3840处不可移动文物、43片历史文化街区、500余处历史建筑(群)、200余项国家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北京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
古镇、城市和民居的保护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遵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保护发展城镇历史文化遗存,关乎我们的乡愁,是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半个世纪以来,我参与规划保护历史城市(包括历史街区)百余座、古村镇70余个,见证和参与了当代中国城镇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这期间积累的经验,或将对未来的城乡建设和文化传承有所助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