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吸收”相关记录39条 . 查询时间(2.406 秒)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等在高效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图)
钙钛矿 有机 太阳电池 吸收
2024/10/16
2024年来,钙钛矿材料在光伏领域颇具潜力,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屡创新高。为进一步提高光电转化效率,科研人员制备了一系列基于宽带隙钙钛矿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如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钙钛矿/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等。相较于其他种类的叠层太阳能电池,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作为新兴技术而备受关注。在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中,研究人员以宽带隙钙钛矿材料为顶电池来吸收短波长太阳光,以窄带隙有机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成功实现基于本地频率参考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图)
量子 吸收 网络
2024/10/1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125010、12374470、12174215)等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张强教授等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通过发展基于乙炔饱和吸收谱的独立光源频率稳定技术,在500公里光纤距离下,成功实现了无需统一光学频率参考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推动了TF-QKD技术的实用化,对大规模量子通...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在阿秒高时空分辨成像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成像 元素 X射线 吸收
2024/11/13
2024年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阿秒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在阿秒高时空分辨成像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Photonics Research(IF: 7.254)。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特别研究助理李博洋,通信作者为王虎山副研究员和付玉喜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揭示全球尺度下不同菌根类型木本植物抗旱性差异
植物 气候 吸收
2024/9/12
丛枝菌根(AM)和外生菌根(EcM)树种具有不同的养分吸收和利用策略,被认为是影响这两类菌根树种全球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菌根真菌帮助宿主植物吸收水分并提升植物抗旱性。然而,全球尺度下AM和EcM木本植物在抗旱性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植物的抗旱策略是否影响不同菌根类型树种的分布格局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岛团队在层析吸收光谱燃烧流场分布测量方面取得进展(图)
吸收 光谱 燃烧 测量
2024/11/11
2024年9月3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高晓明研究员、刘锟研究员团队在层析吸收光谱燃烧流场温度、浓度分布测量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以《基于深度学习吸光度恢复和层析吸收光谱的发动机尾焰温度浓度分布测量》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Fuel上。
沈阳生态所在温带森林外生菌根响应极端干旱胁迫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图)
森林 吸收 气候
2024/9/13
气候变暖背景下,频发的极端干旱事件显著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尤其是,极端干旱导致的树木死亡能够直接改变林冠结构, 引入大量的太阳辐射,造成林下更新受到干旱和强辐射的双重胁迫,使得先锋树种占主导,而优势树种更新受阻,导致森林逆向演替。因此,林下更新如何应对地上-地下双重胁迫,成为当前森林生态和林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近年来,外生菌根作为植物根系和土壤外生真菌所形成的互惠共生体,不仅有利于宿...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所揭示定量大气粉尘和碳组分对青藏高原气溶胶光吸收贡献(图)
大气 青藏高原气 光吸收
2024/9/16
大气气溶胶吸光组分主要包括粉尘(Mineral Dust, MD)、有机碳(Organic Carbon, 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 EC)等,因其光吸收能力和全球辐射强迫效应而备受关注。已有工作发现EC具有较强的光吸收效率,但其对气溶胶质量浓度区域贡献远低于MD和OC;与MD和OC在紫外光谱范围内较强光吸收相比,EC具有从紫外到红外更宽光谱范围的光吸收能力。鉴于大气气溶...
上海光机所在宽带可调谐长波红外飞秒激光产生方面取得进展(图)
红外 激光物理 光谱吸收
2024/8/28
2024年8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宽带可调谐长波红外飞秒激光产生方面取得进展,将光学参量化放大和差频产生技术相结合,在长波红外波段成功实现了最高43微焦的宽带可调谐飞秒激光输出。相关成果以“5-13.5 µm broadband tunable long-wave infrared femtosecond laser”为题发表于APL Ph...
微生物残体在土壤有机碳形成和积累中的重要作用已经逐渐成为共识。微生物残体的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生物代谢属性的权衡。因此,微生物代谢属性信息对于探索微生物C代谢过程与土壤C固存之间的内在联系至关重要。具有丰富高质量植物输入的土壤微生物热点-根际通过诱导更快的微生物合成代谢过程,在微生物残体的形成和迭代积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从细微尺度上深入辨识微生物过程在土壤有机碳形成和累积中的关键调控作用提供...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移除后亚马逊仍面临干旱的风险(图)
碳吸收 气候
2024/6/27
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作为每年吸收约2.2亿吨CO2的巨大碳汇,它对减缓气候变化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在CO2浓度持续增加的全球变暖情景下,亚马逊雨季降水可能将减少,这会导致树木的死亡率增加、雨林面积缩小。受其影响,亚马逊雨林的碳吸收能力将减弱,从而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形成正反馈。CO2移除被认为是缓解全球变暖的重要手段。但是,CO2移除对亚马逊地区降水的影...
上海硅酸盐所在宽波段光热调控节能窗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图)
结构 光学 吸收
2024/5/23
光热调控材料可以在外场(光、热、电、磁)的刺激下动态改变其材料本征结构,进而带来光学特性发生相应改变,如光学吸收,反射与透过等;此外,利用多种材料的优化组合(多层膜、多组分等)或不同维度的规则排列(光子晶体、超表面等)可进一步优化器件的调光能力来实现辐射热的有效管理。
2024年5月11日,环境学院贠延滨教授课题组在CO2化学吸收方向取得研究成果,研究论文“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an ionic liquid-based biphasic solvent for post-combustion CO2 capture: Breaking through the “Trade-off” effe...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在量子引擎实验探索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量子 吸收 光子
2024/5/19
2024年5月7日,精密测量院束缚体系量子信息处理研究组与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合作,基于超冷40Ca+离子实验平台,实验探索了纠缠作为一种量子资源对于量子引擎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量子引擎在其工作物质处于纠缠状态时能输出更多的有用功,表明纠缠可以作为一种“燃料”使用。该研究成果于2024年4月30日在物理学领域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学岛团队在青藏高原增温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青藏高原 吸收 地球物理
2024/5/17
2024年4月24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张为俊研究员团队研究发现气溶胶强吸收性是导致青藏高原变暖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关研究成果以《青藏高原拉萨地区气溶胶强吸收性及其辐射效应》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地球物理研究通讯》,SCI一区)上。
沈阳生态所在揭示我国水泥最新碳汇及其对碳中和潜在贡献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建筑材料 碳吸收
2024/4/27
水泥是全球用量最高、用途最广的建筑材料之一,同时水泥生产也是人为活动碳排放的重要来源。水泥材料中的碱性化合物能缓慢吸收周围环境中的CO2发生碳化反应,具有碳汇功能。我国是水泥生产与消费大国,科学系统核算我国水泥碳汇量并明确其对我国碳中和目标的贡献值得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