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基础力学”相关记录364条 . 查询时间(1.592 秒)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在绿色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方面取得进展(图)
有机 太阳能 电池材料 柔性
2025/4/25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双重挑战,开发高效、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技术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在这一背景下,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OSCs)作为新一代的光伏技术,凭借质轻、透明、柔性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光伏建筑一体化、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和物联网设备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研究获进展(图)
柔性 钙钛矿 太阳电池
2025/4/24
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因兼具钙钛矿优异的光电性能和铜铟镓硒出色的机械柔韧性,在轻质柔性化光伏领域展现出应用前景。但是,该体系面临的科学问题在于,粗糙的铜铟镓硒底电池表面导致钙钛矿活性层难以实现均匀覆盖,同时传统自组装单分子空穴传输材料易发生团簇和界面脱附现象。这些因素制约了叠层器件尤其是大面积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和长期稳定性。因此,开发适用于粗糙表面的钙钛矿顶电池均匀生长技术,成为实现高效...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在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柔性 钙钛矿 太阳电池
2025/4/25
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CIGS)叠层太阳电池因其兼具钙钛矿优异的光电性能和CIGS出色的机械柔韧性,在轻质柔性化光伏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该体系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在于,粗糙的CIGS底电池表面会导致钙钛矿活性层难以实现均匀覆盖,同时传统自组装单分子(SAMs)空穴传输材料易发生团簇和界面脱附现象,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叠层器件(尤其是大面积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和长期稳定性。因此,开发适用于粗...

中国科学院高效稳定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与扩展制备获进展(图)
柔性 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
2025/4/17
光伏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等的重要解决方案。其中,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高功质比、可低温/溶液加工、超薄轻柔等优势,在可穿戴/便携式设备移动电源、建筑光伏一体化等领域展现出应用前景。然而,钙钛矿在柔性衬底上的成膜结晶质量差、机械稳定性和运行稳定性亟需改良、大面积扩展制备可靠性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对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提出了挑战。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在硅基异质集成单晶氧化物自旋电子器件方面取得进展(图)
集成 电子器件 柔性
2025/4/25
自旋电子器件凭借低功耗、非易失性、超快读写等优势,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单晶氧化物自旋霍尔材料因其突出的电荷-自旋转换能力,被认为是开发低功耗自旋器件的理想候选材料。然而,如何实现单晶氧化物自旋霍尔材料与硅基平台的异质集成,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宁波材料所在高效稳定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扩展制备方面取得进展(图)
柔性 太阳能 电池
2025/4/13
光伏技术是应对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解决方案,其中,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F-PSCs)因其相比于传统的晶硅太阳能电池具有高功质比、可低温/溶液加工、超薄轻柔等突出优势,在可穿戴/便携式设备移动电源、建筑光伏一体化、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钙钛矿在柔性衬底上的成膜结晶质量差、机械稳定性和运行稳定性亟需改良、大面积扩展制备可靠性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对F-PSCs的真...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重庆研究院在柔性传感器微纳力敏界面可控构筑方面取得系列进展(图)
柔性 传感器 界面
2025/4/16
受人体触觉皮肤的生物学构造启发,提出了一种梯度微共形隧穿界面的创新设计方案。该力敏界面利用梯度分布的微纳隧穿接触单元,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实现高度可控的电学响应,突破了传统柔性压力传感器灵敏度与量程难以兼得的瓶颈,为高性能柔性电子器件的开发提供了全新的结构设计思路。该研究以“Skin-inspired graded Micro-Conformal tunneling interface for pie...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在高硅钢掺杂调控反相畴界提升塑性方面取得进展(图)
元素 非线性力学
2025/4/17
高硅钢(硅含量6.5wt%以上)因优异的软磁性能(高磁导率、低铁损),在变压器、电机等电力设备制造领域应用广泛。然而,硅含量越高,材料脆性越大,室温条件下几乎无法加工成型。其内部D0₃有序结构中的反相畴界(APB)是导致材料脆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降低反相畴界能量成为提升塑性的关键。2025年3月31日,超常环境非线性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彭庆研究员和东北大学唐帅教授研究团队通过第一性原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频率梳非线性动力学领域取得进展(图)
非线性动力学 机电 激光
2025/4/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2427801、12372016)等资助下,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张文明教授团队在频率梳非线性动力学领域取得进展。该成果于2025年3月14日以“自锁频、零相差的微机械频率梳(Self-Injection Locked and Phase Offset-Free Micromechanical Frequency Combs)”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

人们普遍认为,塑性变形意味着整体结构的不可逆变化,从而导致器件的失效。因此,传统柔性电子器件结构设计通常将金属材料的变形限制在弹性范围内。然而,材料科学的各项最新进展显著提高了金属材料的弹塑性性能,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弹塑性变形而不会失效。研究表明,柔性电子器件可以被设计为在发生过局部塑性变形后其电气功能依然能够恢复到未变形状态。这种对塑性变形的重新认识,挑战了传统观点,并突显了在柔性电子器件中充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耐受极限温度水凝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分子 力学 柔性
2025/4/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125009、12102388、92048302、12321002)等资助下,浙江大学杨卫院士团队李铁风教授、杨栩旭特聘研究员和其合作者罗自生教授、李栋副研究员等在耐受极限温度水凝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针对水凝胶在环境变化时发生相变,导致丧失其固有特性这一难题,通过分子层面的力学设计,提出一种通用性“锁水(hydro-locking)”策略,制备了能够在-115℃...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卫星堆叠式柔性太阳翼再次助力千帆星座任务取得成功(图)
卫星 柔性 太阳
2025/4/21
2025年3月12日0时38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使用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星座第五批18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2034003、11427902、91950201、12004077、92365204、12274298)等资助下,复旦大学物理系吴施伟教授研究团队应用自主研发的相位分辨非线性磁光显微技术,在二维范德瓦尔斯磁性材料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多态性——“磁多态性”,并实现了原子层厚度下的磁多态分辨与操控。研究成果以“二维层间反铁磁材料中磁多态性的分辨和操控(Resolving...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在柔性可弯曲超声相控阵传感器方面取得进展(图)
柔性 超声 传感器
2025/3/26
超声相控阵传感器因其在医学诊断、工程结构无损检测以及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传统超声相控阵传感器通常为平面刚性结构,难以贴合曲面目标(如人体表面或工业管道),导致界面处产生强烈的超声反射,进而影响检测性能。柔性超声相控阵传感器的出现为克服这一局限性提供了新思路,能够实现与曲面的完美贴合。近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功研发了一种用于曲面构件无损检测的柔性可弯曲超声相控阵传感器(B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