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分离工程”相关记录321条 . 查询时间(2.576 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南开袁明鉴团队首次提出普适性结晶路径调控转换策略(图)
袁明鉴 结晶 电池 器件
2024/11/16
2024年9月30日晚,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袁明鉴教授课题组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dward H. Sargent教授课题组联合研究进展。
该研究题为“High-efficiency and thermally stable FACsPbI3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团队针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高温工况条件下稳定性不足这一领域难...
长英质碱性岩因其对稀有金属元素富集机制、火山喷发样式以及大陆地壳生长方式的重要指示意义,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与镁铁质碱性岩相比,长英质碱性岩的成因仍存在较大争议。通常认为,与镁铁质碱性岩在时空分布上密切相关的长英质碱性岩是由幔源碱性岩浆在地壳内经历长时间分异所形成。然而,在一些碱性杂岩体中,长英质碱性岩是主要的岩性,而基性端元则未出露或出露面积极小。因此,有学者提出这些长英质碱性岩可能源自地...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等在高效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图)
钙钛矿 有机 太阳电池 吸收
2024/10/16
2024年来,钙钛矿材料在光伏领域颇具潜力,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屡创新高。为进一步提高光电转化效率,科研人员制备了一系列基于宽带隙钙钛矿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如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钙钛矿/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等。相较于其他种类的叠层太阳能电池,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作为新兴技术而备受关注。在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中,研究人员以宽带隙钙钛矿材料为顶电池来吸收短波长太阳光,以窄带隙有机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成功实现基于本地频率参考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图)
量子 吸收 网络
2024/10/1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125010、12374470、12174215)等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张强教授等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通过发展基于乙炔饱和吸收谱的独立光源频率稳定技术,在500公里光纤距离下,成功实现了无需统一光学频率参考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推动了TF-QKD技术的实用化,对大规模量子通...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在阿秒高时空分辨成像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成像 元素 X射线 吸收
2024/11/13
2024年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阿秒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在阿秒高时空分辨成像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Photonics Research(IF: 7.254)。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特别研究助理李博洋,通信作者为王虎山副研究员和付玉喜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岛团队在高结晶硼化铪陶瓷微棒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结晶 陶瓷 性能
2024/11/11
2024年9月30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热控功能材料科研团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张幸红教授合作,在硼化物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成功制备了具有高结晶性和高长径比的多支状硼化物陶瓷微棒,以此为增韧相加入硼化物陶瓷基体中,将硼化铪陶瓷的断裂韧性提升了81.9%。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Materials & Design上。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何妙洪等–AM:生物控制珊瑚微结构矿化(图)
何妙洪 结构 机理 结晶
2024/11/12
生物成矿形成了地球上非常壮观的珊瑚礁,而珊瑚礁是高分辨率记录过去环境气候演变的重要载体。理解珊瑚的矿化过程有助于深入理解珊瑚礁的生长、探究其对日益恶化环境的响应以及精确重建古环境等。虽然前人对珊瑚的矿化开展了一些研究,但截至目前,关于其生物矿化本质机理还未被完全厘清。理解珊瑚矿化首先需要了解其微结构及其相关的生长特征。珊瑚(浅水滨珊瑚)骨骼由钙化中心(COC)和纤维(fiber)两种微结构构成,其...
2024年来,多孔限域固液复合膜因其丰富的界面性能,如超滑移、抗污、减阻、抗粘附、自适应等,在分离、气体捕获、软制动器、传感器、药物释放和生物电子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如何选择性地将功能液体限域在多级孔中,并在一片膜中实现两种相反功能(如乳化和破乳)仍是一个难题。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揭示全球尺度下不同菌根类型木本植物抗旱性差异
植物 气候 吸收
2024/9/12
丛枝菌根(AM)和外生菌根(EcM)树种具有不同的养分吸收和利用策略,被认为是影响这两类菌根树种全球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菌根真菌帮助宿主植物吸收水分并提升植物抗旱性。然而,全球尺度下AM和EcM木本植物在抗旱性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植物的抗旱策略是否影响不同菌根类型树种的分布格局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岛团队在层析吸收光谱燃烧流场分布测量方面取得进展(图)
吸收 光谱 燃烧 测量
2024/11/11
2024年9月3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高晓明研究员、刘锟研究员团队在层析吸收光谱燃烧流场温度、浓度分布测量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以《基于深度学习吸光度恢复和层析吸收光谱的发动机尾焰温度浓度分布测量》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Fuel上。
沈阳生态所在温带森林外生菌根响应极端干旱胁迫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图)
森林 吸收 气候
2024/9/13
气候变暖背景下,频发的极端干旱事件显著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尤其是,极端干旱导致的树木死亡能够直接改变林冠结构, 引入大量的太阳辐射,造成林下更新受到干旱和强辐射的双重胁迫,使得先锋树种占主导,而优势树种更新受阻,导致森林逆向演替。因此,林下更新如何应对地上-地下双重胁迫,成为当前森林生态和林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近年来,外生菌根作为植物根系和土壤外生真菌所形成的互惠共生体,不仅有利于宿...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所揭示定量大气粉尘和碳组分对青藏高原气溶胶光吸收贡献(图)
大气 青藏高原气 光吸收
2024/9/16
大气气溶胶吸光组分主要包括粉尘(Mineral Dust, MD)、有机碳(Organic Carbon, 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 EC)等,因其光吸收能力和全球辐射强迫效应而备受关注。已有工作发现EC具有较强的光吸收效率,但其对气溶胶质量浓度区域贡献远低于MD和OC;与MD和OC在紫外光谱范围内较强光吸收相比,EC具有从紫外到红外更宽光谱范围的光吸收能力。鉴于大气气溶...
上海光机所在宽带可调谐长波红外飞秒激光产生方面取得进展(图)
红外 激光物理 光谱吸收
2024/8/28
2024年8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宽带可调谐长波红外飞秒激光产生方面取得进展,将光学参量化放大和差频产生技术相结合,在长波红外波段成功实现了最高43微焦的宽带可调谐飞秒激光输出。相关成果以“5-13.5 µm broadband tunable long-wave infrared femtosecond laser”为题发表于APL Ph...
大地幔楔是指地幔过渡带中滞留俯冲板片与上覆板块之间所夹持的广阔地幔区域,是近2024年新识别出的独特深部地质构造。统计发现环太平洋50%以上的板块俯冲形成了大地幔楔,板片滞留范围从300到1700km不等。东亚大地幔楔在全球范围内规模最为宏大,研究程度最高,然而,其物质循环机制和玄武岩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早先研究揭示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由低硅和高硅两个端元混合而成,其中低硅端元起源于碳酸盐化的榴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