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化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化学相关记录91条 . 查询时间(2.328 秒)
土壤中储存着约2.4万亿吨碳,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微小变化会引起大气CO2浓度的显著改变。因此,阐明土壤碳稳定机制对于准确预测陆地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反馈关系至关重要。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气候、土壤有机质组成和矿物保护等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尚不清楚植物碳输入如何影响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的周转及其稳定性。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王芳团队对全国不同地区和类型的农膜酞酸酯进行了调查,发现农膜中酞酸酯的含量范围为2.59—282,000 mg kg-1,其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占主导。以DEHP为代表研究农膜中酞酸酯的释放规律表明,不同类型农膜中DEHP的释放均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释放半衰期1-78天。风险评估发现,在农膜使用的前90天内,设施大棚中聚氯乙烯棚膜和茂金属聚...
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和富集受长期人类活动的影响,大规模的矿山开采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应对的重要环境问题。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过程复杂,不仅受重金属自身性质的影响,而且与迁移介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为深入了解具有不同环境条件及地质背景下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迁移途径,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承帅研究员课题组以地表性质差异显著的西南喀斯特和华南红壤典型矿区为目标区域,研究不同环...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苏以荣研究员团队沿我国东部四个气候区配对采集了240组林地、旱地、水田土壤样品,分析了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与林地相比,长期旱地利用降低C含量、增加P含量,造成C:N、C:P和N:P均降低;水田较林地C、N、P含量均增加,但N、P增加幅度高于C,导致C:N、C:P降低。旱地呈现出一定程度的C、N限制和P富集,亚热带林地表现为P限制,暖温带地区C、N限...
日前,第十三届陕西青年科技奖评选结果揭晓,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高晓东博士和方临川博士榜上有名。高晓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扎根黄土高原从事农业生态水文过程与调控方面的科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青年学者A类项目、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方临川,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领域为土壤环境...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土壤化学组研究团队与悉尼大学Feike A. Dijkstra副教授等合作,利用13C-CO2脉冲标记方法,量化了草地根际沉积碳的分解速率及其对干旱和氮添加的响应特征。该量化方法通过测定空白土壤(无根际沉积碳输入)呼吸及活根呼吸的碳同位素信号值,借助同位素混合模型将土壤呼吸区分为根际沉积碳分解、根系呼吸及原土壤有机碳分解3个组分。结果表明,根际沉积碳分解释放的CO2量占...
2020年12月9日,《科技日报》4版以《我学者首次揭密冻土与野火的关系》为题,报道了我校工程咨询设计研究院单炜教授科研团队历时10年监测,首次发现东北多年冻土退化区地质甲烷排放会进一步促进野火的发生及蔓延的最新科研成果。12月4日,自然出版集团在线刊物《科学报告》发表了相关论文——《中国东北多年冻土退化区地质甲烷排放与野火风险》。
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指出,我国重污染企业用地的点位超标率为36.3%。场地污染土壤的修复不仅是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也是目前国家面临的重大科技需求。在众多的土壤修复技术中,化学氧化技术为场地有机污染土壤的快速、高效修复提供了支撑,但氧化剂需要通过活化的方式产生高活性自由基来实现污染物的降解与修复,因此高效、低成本和环境友好活化材料开发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此,南京土...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生物化学团队在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题为“Outer membrane c-type cytochromes OmcA and MtrC play distinct roles in enhancing the attachment of Shewanella oneide...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生物化学团队在土壤污染界面过程的计算模拟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Chemosphere和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团队将分子动力学模拟(MDS)与密度泛函理论(DFT)应用于土壤污染界面化学过程的研究,在分子水平揭示了污染物与土壤固相组分互作的微观机制。
2020年10月27-29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在北京组织对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等12家科研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坡耕地合理耕层构建技术指标研究”进行验收。会议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许宁主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烟草研究室李淑玲高级农艺师作为课题负责人汇报项目完成情况。经过质询答疑会,相关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技术路...
2020年10月23日上午10点,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蔡崇法教授莅临长江大学农学院,在农科大楼3073学术报告厅为农学院师生作《南方土壤侵蚀关键过程研究》专题报告。报告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农学院院长李俊凯教授主持。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团队研究员蒋宏忱、副研究员李丽、研究员李文均,与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教授Dilfuza Egamberdieva,在咸海海岸采集不同出露时间(1970年至2018年)区域中的土壤/沉积物样品与各土壤区内优势植物体(地上部分)样品,对土壤进行地球化学和矿物组成分析,发现岸上土壤中的总可溶性盐(TSS:0.4-0.5 g/L至71.3 g/L)和蒸发岩矿...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姚槐应团队以我国浙江杭州西湖龙井种植区选取的经过长期施肥的茶园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生物炭添加,探究其对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N2O排放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通过对比处理和添加1%(质量比)的两种生物炭[豆科类生物质炭(legume biochar,LB)和非豆类生物质炭(Non-legume biochar,NLB)]的微宇宙培养试验,研究人员探究生物炭对茶园土...
微生物、植物及火烧来源的有机化合物均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但土壤有机碳的分子组成是否可以预测?近日,爱荷华州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贝勒大学等单位合作,发现土壤有机碳分子之间存在权衡关系,此观点为解释土壤有机碳的成因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该成果于9月15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Geoscience》在线发表。资环学院生态系统生态学实验室叶成龙博士作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参与了该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