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学相关记录1825条 . 查询时间(5.948 秒)
土壤有机碳(SOC)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库之一,在调控生态系统碳平衡和减缓温室气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存在时间、空间和深度异质性,可能在较短的垂直距离上产生较大的变异。高精度曲面建模(HASM)方法是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和生态建模的一种基于微分几何学曲面理论的曲面建模方法,将HASM方法与深度信息结合,有利于解决剖面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布预测问题。
土壤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驱动力,介导土壤碳固存、养分循环和有机物降解等关键过程。土壤中的生物并非独立存在,它们构建了复杂的生物共存网络,通过维持新陈代谢途径来促进陆地生态系统的复杂功能。尽管对土壤生物网络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土壤生物网络关系如何影响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仍存在极大地未知。
2024年1月25日至27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与云南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举办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交流会。云南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志明、副院长耿宇鹏,版纳植物园主任杨永平、园副主任星耀武、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范泽鑫以及双方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等60余人参加交流。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玉米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与国内高校合作,系统总结了玉米响应密植遗传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培育耐密理想株型玉米的一些策略。相关综述文发表在《植物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根际微生物在保护植物健康、提高植物生产力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过程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非生物因素,如土壤理化特性和气候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包括植物种类、基因型和植物免疫系统,已被证明在驱动根际微生物组成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植物根际是一个丰富的生态系统,支持着细菌、真菌、古菌、原生生物、病毒、卵菌纲和线虫等多种生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植物根际土壤微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质量保育团队揭示了在土壤压实环境下,大豆高产品种的培育选择了根系性状能力更强的品种,提升了地下根系对土壤压实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土壤与耕作研究(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上。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元素。豆目、壳斗目、葫芦目和蔷薇目的部分植物除了能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氮素外,还能与土壤中的固氮微生物(例如,根瘤菌或弗兰克氏菌)共生固氮,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满足植物对氮素的需求。植物特异的转录因子NODULE INCEPTION (NIN)参与调控植物结瘤固氮的几乎全部过程,是共生信号通路的核心因子。 2024年1月12日,Frontiers in P...
2024年,除了传统的土壤干旱,大气干旱(即饱和水汽压差增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大气饱和水汽压差(VPD)表征了大气饱和水汽压(SVP)与实际水汽压(AVP)的差值(即VPD=SVP-AVP)。VPD增加意味着通过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植被受水分胁迫的程度。植物为了减少水分损失,会关闭气孔;但关闭气孔的同时也会限制植物对CO2的摄取,从而降...
学术报告-深翻改良淮北平原砂姜黑土的原理及应用。
2024年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黄英研究团队在The  ISME  journal 发表论文,题为Proximity-based defensive mutualism between Streptomyces and  Mesorhizobium by sharing and sequestering iron,...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用地膜的使用量高居不下,残留在土壤中的农用地膜经一系列环境因素破碎成塑料纤维、碎片或颗粒等,导致微塑料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微塑料作为一种高碳聚合物,在持续崩解过程中会改变土壤碳代谢微生物群落功能。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尤其是红树林,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是土壤有机碳的两大主要来源,但它们在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分布规律尚不明晰。
土壤表层碳库约是大气碳库两倍以上。2022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21次缔约方大会上,由法国农业部提出,UNFCCC启动了“千分之四全球土壤增碳”计划。该计划通过土壤增碳千分之四,可抵消当前全球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土壤碳汇成为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自然解决方案之一。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基于当前地球系统模式对土壤碳源汇效应的模拟预估仍存在不确定性,这一研究热点也是当下全球碳循...
【绿博讲坛】第293期:施氮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
近日,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朱治强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EDDS添加对王草-印度梨形孢共生体系修复Cd-Cr复合污染土壤的根际生态及微生物调控的影响”的研究论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