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 环境气象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环境气象学相关记录144条 . 查询时间(1.718 秒)
作为“世界屋脊”,西藏的环境问题一直为全世界所关注。在近日召开的“中科院西藏环境评估工作汇报暨高寒网2014年工作与学术交流会”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等发布了《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以下简称《评估》),对西藏高原过去2000年到未来100年的环境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估。
2014年7月16日,应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张志强研究员邀请,美国特拉华大学地理系环境政策专家Afton Clarke-Sather博士在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就美国气候变化政策和碳排放的前沿热点问题,作了题为《美国气候变化政策的最新发展动态》(Recent Developments in US Climate Change Policy)的学术报告。座谈会由曲建升研究员主持。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及相...
2014年7月8日,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成果签约仪式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美国国务院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和美国贸发署署长李扎克出席了签约仪式。在中美两国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经过数月的酝酿和磋商,八个中美合作项目在签约仪式上签约。中美双方表示,这八个项目的签约和实施是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在推动两国企业和机构开展气候变化合作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中美在应对...
部分研究人员已对该地区的部分强降水个例、强降水的分布及变化事实、环流特征以及水汽输送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加深了人们对该区强降水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但前述研究主要多限于该地区的强降水个例分析,针对西北区西部或东部的强降水整体性分析较少。
热喀斯特是指由地下冰融化而造成的地面下沉和滑塌,又称热融。热喀斯特现象广泛分布在冰缘地区。热喀斯特可分为两种,即热融沉陷和热融滑塌。前者主要产生在平坦地面,冻土层内地下冰融化使地面发生沉陷,出现沉陷漏斗、浅洼地,如果洼地集水成湖,称热喀斯特湖,也称热融湖;后者主要发育在斜坡地面,由于坡地冻土层地下冰融化后饱含水分,使土体沿融冻面滑动,称热融滑塌。热喀斯特的发生发展与寒区生态环境、水资源及寒区工程密...
由北京大学与法国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LSCE)联合举办的“中法地球系统研究中心国际冬季学校”于近日在北京大学拉开帷幕。北京大学李岩松副校长、法国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Philippe Ciais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法国驻华大使馆科技专员、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中国代表处主任Patrick Nedellec博士、北京大学发展规划部张存群副部长、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陶澍教授等也出席了开幕...
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泥炭沉积记录的冬夏季风变化表现为不同步特征,早全新世冬夏季风变化表现为此消彼长,但到中晚全新世两种季风变化又呈同时消长,两种季风组合模式在中全新世出现转型,然而对这一现象一直缺乏合理的解释。
2011年9月9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英国苏格兰大学环境研究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双方就友好合作达成共识并签订了合作协议。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丛强研究员、英国苏格兰大学环境研究中心(Scottish University, Evironmental Researcch Centre, SUERC)主任A.B. MACKENZIE教授、地球化学研究所党委书记...
2011年8月5日,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以研究论文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安芷生院士联合中外科学家获得的原创性重大成果——“冰期-间冰期印度夏季风的动力学”。
2011年7月上旬期间,在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熊熊的带领下,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及科研处有关人员一行10人,赴洪湖考察年初旱情及后期暴雨的极端气候的影响情况,并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座谈。
亚洲内陆干旱化历史悠久,与干旱环境密切联系的亚洲古粉尘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反馈因子,因而在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已有的海洋与陆地风尘记录表明,上新世以来亚洲内陆干旱化加剧,亚洲古粉尘通量在构造时间尺度上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但其变化机制仍不甚清楚。
2011年3月28—29日,应刘禹研究员邀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魏凤英研究员访问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并为科技人员及研究生做了两场数理统计分析讲座,内容主要涉及气候突变分析、时间序列分析(EMD、SVD),谱分析(功率谱、SSA、小波分析)等。讲座使与会人员的数理统计分析能力得到增强,为进一步提升其科研技能起到积极作用。
我国北方半湿润区从甘肃东部一直延伸至黄河中下游及海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历代中央王朝的统治核心区。自秦以来,几乎所有的中央王朝都将首都定于该区。因此研究该区气候变化对于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发展和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法籍博士后Romain Amiot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旭等组成的一个多国合作团队近日在著名学术刊物《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一篇题为“东亚地区恐龙氧同位素揭示早白垩世寒冷的气候”(“Oxygen isotopes of East Asian dinosaurs reveal exceptionally cold Early Cretaceo...
中国黄土高原晚新生代风成黄土和红粘土沉积蕴含丰富的古气候信息, 是研究亚洲季风-干旱环境耦合演化的理想载体。众所周知, 频繁的人类活动加剧了亚洲内陆荒漠化, 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但对亚洲内陆干旱化起源的时代仍存争议。安芷生院士领导的研究组历时4年对黄土高原西部庄浪钻孔654 m的岩心进行了系统的磁性地层学、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庄浪岩心主要由高分辨率的风成红粘土序列构成, 记录了2...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