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 光子集成技术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子集成技术相关记录242条 . 查询时间(2.234 秒)
近期,精密测量院激光诱导超快电子动力学课题组在物理模型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找到了液体内电子超快动力学规律,发展了一个简洁的方程:。该方程有机的结合了液体内原子的分布,激光的参数以及辐射谐波的光子等信息,预测得到的高次谐波最大光子能量与实验测量的结果完全一致。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Phys. Rev. Lett.上。
2020年5月,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了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单,生物光子学研究院邢达教授再次上榜,在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排名第11位,自2014年以来,邢达教授连续6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本次国内共有来自242个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的2163位学者入选。
光刻机是集成电路制造的核心装备,其作用是将承载集成电路版图信息的掩模图形转移至硅片面的光刻胶内。光刻机工作过程中,照明系统输出的光照射到掩模上,未被阻挡的光携带掩模图形信息,经投影物镜汇聚后形成掩模图形的光学像。被光学像照射的光刻胶发生光化学反应,从而实现掩模图形的转移。
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彭超副教授课题组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马林·索尔贾希克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甄博助理教授合作,从拓扑光子学视角提出一种在单层硅基板上不依靠反射镜而实现定向辐射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拓扑保护的单向导模共振态观测》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
2020年4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与南京大学夏可宇教授、陆延青教授合作,在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以“Vector Vortex Beam Emitter Embedded in a Photonic Chip”为题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矢量涡旋光辐射器芯片。光子集成芯片内矢量涡旋光的嵌入式产生,使得在单个芯片内实现产生、传输和操控一体化变得可能。结合阵列化集成能力,该工作...
最近,现代工学院胡伟、陆延青团队通过合理预设液晶平面结构取向,诱导液晶组装实现特定的折射率平面分布,制备出均质、各向异性的集成光子元件。基于温度与入射偏振控制,实现了单个元件的功能调谐与开关。进一步结合电场、光场等外场的定点操控,有望实现片上分立元件的动态串并联。该“软”集成光子元件将为可编程集成光子芯片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该成果以Liquid-crystal-mediated active ...
2020年3月20日,“2019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第十五届)结果公布。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龚尚庆、钮月萍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无磁光场非互易放大”入选“应用研究类”十大进展。
近日,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与智能系统系曹喜信教授指导的四篇论文被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接收。其中,两篇分别由陈勇维、倪烽同学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被国际语音识别顶级会议 ICASS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接收,该会议将于五月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举行。曹喜信教授及孙惠平老师合作指导...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张向东教授课题组基于光子晶体结构理论设计和实验制备出了一种新类型的外点(exceptional point), 可以被称作辐射矢量外点。不同于以前外点的构造方式,他们构造出的外点由一对正交极化模式形成,具有矢量特征。这种类型的外点能够产生超强的手征光场,可用于分子手性超敏感探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24, 0839...
近日,南京大学现代工学院李涛教授研究组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肖淑敏教授研究组合作报道了他们在拓扑光子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他们设计并加工了具有拓扑特性的一维硅波导阵列,利用拓扑零模之间的耦合效应,成功实现了稳健性的光定向耦合器与分束器功能,而且表现出很宽的工作带宽。成果以 “Robust and broadband optical coupling by topological waveguide...
与传统的三维(3D)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相比,二维Ruddlesden–Popper(2DRP)层状钙钛矿因其提高的耐湿性、优异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超低的自掺杂行为和显著降低的离子迁移效应而成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的研究热点。2DRP层状钙钛矿稳定性来源于表面有机胺分子的保护作用、低维下钙钛矿容忍因子的有效调控以及由有机胺分子间弱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主导的层间相互作用。但氢键和范德华力...
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和媒体人士共同评选出的2019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于2019年12月29日揭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和上海微系统所超导电子学实验室尤立星团队等合作的成果“首次验证远距离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入选。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王剑威研究员和龚旗煌院士领导的课题组,与英国、丹麦、奥地利和澳大利亚的学者合作,实现了硅基集成光量子芯片上的多体量子纠缠和芯片-芯片间的量子隐形传态功能,为芯片上光量子信息处理和计算模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顶级物理期刊Nature Physic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7...
光调制器在片上光互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石墨烯由于具有电子迁移率高、工作带宽大、电可调谐等优势,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多用于实现紧凑、高效的片上光调制器。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基于石墨烯的片上光调制器,但它们亦或由于电场和石墨烯平面的弱相互作用,表现出很小的调制深度;亦或结构过于复杂,不易于实验制备。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新型的结构,使其不仅能实现很高的调制深度,同时减少制作的难度。
准一维(Quasi one-dimensional, 1D)半导体纳米线(Semiconductor Nanowires)是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电子器件最理想、最方便的构建单元,也是构建超高效光电探测调控和新颖微纳机电器件的关键基础。相比于传统“自上而下”的刻蚀制备工艺,自组装生长半导体纳米线结构在尺寸调控、制备成本和三维形貌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近年来在高性能逻辑、生物传感和柔性显示等新兴应用领域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