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测绘科学技术 >>> 工程测量技术 >>> 地籍测量 精密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工程测量技术相关记录90条 . 查询时间(2.483 秒)
2019年11月25日,西南交通大学创一流建设项目采购的移动测量系统投入使用,为应对都汶高速公路部分路段车道扩建设计施工的需求,解决传统测量方法难以获取高精度截断面的问题。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VGE团队与四川省公路院协同作战,使用该系统于都汶高速公路采集了约6公里路段的车载点云和全景影像数据。
近日,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在西安组织召开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精密工程测量通用规范》研编组第四次会议暨推荐性国家标准《精密工程测量规范》修订启动会。
本报讯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相干和量子精密测量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与英国合作者在线性光学系统中通过实验验证了纠缠态的相干性对横向噪声的适应性,并进一步验证在横向噪声中纠缠态探针的量子测量精度仍可超越标准量子极限。该项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日前,浙江工业大学量子精密测量团队利用自研的量子绝对重力仪,在杭州市闲林水库进行了重力勘测,检验了仪器的环境适应性性能,实现了国内首次量子重力仪的野外车载测量实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精密测量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项国勇研究组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袁海东在一般非对易信道参数测量中,通过量子控制主动调控非对易的量子信道,国际首次以海森堡精度实现一般非对易信道参数的测量。该研究成果于7月26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精密测量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当前,传统精密测量技术中最先进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
近日,美国化学会公布了第二届测量科学进展讲座奖(Advances in Measurement Science Lectureship Award)。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樊春海教授因其在核酸分析化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工作被选为2019年度三位获奖人之一。2019年3月17日在美国费城举行的Pittcon年会(匹兹堡分析化学和光谱应用会议暨展览会)上将正式颁发此奖项,樊春海教授并将应邀作专场报告。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郭春雷中美联合光子实验室与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沙特)、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美国)等单位合作在制备基于钙钛矿的场效应晶体管方面取得新进展。
随着光电技术的飞速发展,成像探测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导航、天文目标跟踪等领域。弱小目标的跟踪测量技术是成像探测系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算法跟踪测量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远距离探测能力。
2018的11月26日,应我校邀请,德国海德堡马普核物理研究所所长Klaus Blaum教授专访我校并做客“合肥大师论坛”,在理化大楼一楼科技展厅做了题为“Physics with ion traps towards the precision limit”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卢征天教授主持。报告会现场座无虚席,师生们认真聆听讲座。报告会上,Klaus Blaum教授...
2018年11月5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近年来,科技期刊社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创建“名刊强社”为目标,认真谋划发展蓝图,实施“期...
2018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副校长金力率复旦大学教师团赴长春访问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本次访问通过开展“长春光机所-复旦大学合作基金”2017年度项目中期评审、2018年项目立项答辩、双方领导座谈、复旦-长光科技论坛、实验室参观等系列活动,使双方在前期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解,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科技部原副部长、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
2018年9月16—17日,首届未来科学论坛——“战略性新型信息器件”主题论坛在中心校区唐敖庆楼D314会议室举行。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王立军院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杨阳教授、日本九州大学Kengo Shimanoe教授等十位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并发言。论坛以“科学前沿与人类未来”为主题,围绕国际科技前沿问题,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增强凝聚国际竞争和创新能力,汇聚...
2018年9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信息光学与光电子技术实验室成功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实现数字同轴全息恢复。该项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能够应用于相位检测方面的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同轴全息重建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9月3日的Optics Express 期刊上。数字全息技术在许多科学领域都有着重要应用,而同轴数字全息技术因为能够充分利用相机的空间带宽积而被广泛应用在成像、检测、计量等领域。但由于同...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再创量子精密测量领域最高测量精度,该团队李传锋、陈耕等人与南京大学合作者优化量子弱测量的测量方法,把单光子克尔效应测量精度再次提升接近一个量级,实验结果首次逼近了最优海森堡极限。该研究成果8月8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2018年7月30日,我校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苏彦庆教授课题组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罗伯特·里奇教授合作研究成果《非晶合金中软区纳米尺度范围内的梯度原子堆垛结构》(Nanometer-scalegradient atomic packing structure surrounding soft spots in metallic glasses)发表在材料学科计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